第6-7章练习题(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9:24: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第6章 练习题 三、 填空题

1、钢的热处理是通过钢在固态下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操作来 改变其_______, 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2、钢在加热时P→A 的转变过程伴随着铁原子的______, 因而是属于_____ 型相变。

3. 亚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______,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_______。 7、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均属层片状的_____和____的机械混合物, 其差别 仅在于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共析钢相变过程中原子的扩散情况, 珠光体转变属_____转变, 贝氏体转 变属______转变, 马氏体转变属______转变。

17、目前生产上, 在选择淬火冷却介质时, 通常是碳素钢零件淬____, 合金钢零 件淬____。

20、淬火钢在150~250℃回火称为______回火; 在100~150℃进行长时间加热 (10~50 小时 ), 称为_______处理,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

21、通常利用______淬火获得以下贝氏体为主的组织。

22、所谓正火, 就是将钢件加热至______或______以上30~50℃, 保温后 _____________冷却的一种操作。

27、以45 钢制造的机床传动齿轮, 预先热处理应采用______处理, 使其整体获 得_____组织, 最终热处理应采用_________处理, 使其表面获得____ _组织, 以满足使用性能要求。

31、_________________称为调质, 组织是________。 1. 加热、保温、冷却,组织。 2. 扩散,扩散。

3. Ac1、Ac3、Accm;Ar1、Ar3、Arcm。7. α、Fe3C;片层间距不同。

10. 扩散型,半扩散型,非扩散型。17. 水;油。 20. 低温回火,时效,消除应力。 21. 等温淬火。 22. Ac3、Accm,空冷。 27. 调质,S 回,表面淬火+低温回火,M 回。 31. 淬火+高温回火;S 回。

四、 选择题

1、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时, 将发生( )的转变。 A、F→A; B、Fe3C→A; C、P→A; 2、钢的过冷A 向B 转变时( )。 A、Fe、C 原子都不扩散;

B、Fe 原子不扩散, C 原子扩散; C、Fe、C 原子都扩散。

3、钢的( )直接影响钢的性能。

A、实际晶粒度; B、起始晶粒度; C、本质晶粒度 4、确定碳钢淬火加热温度的基本依据是( )。

A、Fe-Fe3C 相图; B、“C”曲线图; C、淬透性曲线图 5、A3、Ac3、Ar3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A3 = Ac3 = Ar3; B、Ac3 > A3 > Ar3 ; C、Ac3 < A3

6、原始组织分别为粗片状、细片状、球状珠光体在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大小依次为 ( )。

A、V 粗片P > V 细片P > V 球状P; B、V 粗片P < V 细片P < V 球状P; C、V 细片P > V 粗片P > V 球状P

7、过共析钢加热到A1 -Acm 之间时, ( )。 A、奥氏体的含碳量小于钢的含碳量; B、奥氏体的含碳量大于钢的含碳量; C、奥氏体的含碳量等于钢的含碳量

8、亚共析钢加热到A1 -A3之间时, 奥氏体的含碳量( )钢的含碳量。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9、在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的“鼻子”处孕育期最短, 故( )。 A、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最好, 转变速度最快; B、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最好, 转变速度最慢; C、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最差, 转变速度最快; D、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最差, 转变速度最慢

10、钢进行奥氏体化的温度愈高, 保温时间愈长, 则( )。 A、过冷奥氏体愈稳定, C 曲线愈靠左; B、过冷奥氏体愈稳定, C 曲线愈靠右; C、过冷奥氏体愈不稳定, C 曲线愈靠左; 11、与40 钢相比, 40Cr 钢的特点是( )。 A、C 曲线左移, Ms 点上升; B、C 曲线右移, Ms 点下降; C、C 曲线右移, Ms 点上升;

12、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 )。

A、马氏体的含碳量; B、马氏体含合金元素量; C、冷却速度; D、奥氏体的晶粒度

13、回火索氏体比索氏体具有较好的δ、ψ、aK , 是由于( )所致。 A、F 的过饱和程度不同; B、碳化物片层间距不同; C、碳化物形态不同

14、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的力学性能相比, ( )。 A、上贝氏体具有较高强度和韧性; B、下贝氏体具有较高强度和韧性; C、两者均具有较高强度和韧性

15、45 钢加热保温后以大于VK 的冷却速度水淬, 发现硬度偏低, 其原因是( )。 A、冷却过程中析出了F; B、A/ 量太多。

C、加热温度低于Ac3, 有未溶F

16、为了提高T12 钢强韧性, 希望控制其淬火马氏体的含碳量, 以减少孪晶马氏体的相 对量及获得部分板条马氏体, 则应( )。

A、快速加热到稍高于Ac1, 保温较短时间后淬火; B、加热到接近AcCm , 充分保温后淬火;

C、加热到AcCm 以上, 充分保温后淬火;

17、晶粒粗大的60 钢坯, 欲细化晶粒, 应进行( )。 A、再结晶退火; B、完全退火; C、 扩散退火

18、为改善有严重网状渗碳体的T12 钢的切削加工性, 宜采用( )作预先热处理。 A、球化退火; B、完全退火; C、正火十球化退火

19、最常用的淬火冷却介质是清水、盐水和油, 其冷却能力大小依次为:( )。 A、V 清水 > V 盐水 > V 油; B、V 盐水 > V 清水 > V 油; C、 V 油 > V 清水 > V 盐水; D、V 油 > V 盐水 > V 清水 20、( )不宜采用等温淬火工艺。

A、大尺寸的碳钢工件; B、合金钢工件; C、形状复杂的小尺寸工件 21、为了消除残余奥氏体, 保证精密工件尺寸长期稳定性, 应采用( )。 A、冷处理; B、调质处理; C、时效处理

22、原始组织为片层状珠光体加二次渗碳体的过共析钢在球化退火时, 使( )发生 了球化而获得球状珠光体。 A、二次渗碳体;

B、二次渗碳体及铁素体; C、二次渗碳体及片层状渗碳体

23、淬火钢回火时, 力学性能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回火温度升高, ( )。 A、强度硬度升高, 塑性和韧性降低; B、强度硬度降低, 塑性和韧性升高; C、强度硬度升高, 塑性和韧性升高 24、第二类回火脆性( )。

A、主要在含Cr、Ni 等元素的合金钢中出现; B、与回火后的冷却速度无关; C、具有不可逆性

25、高碳钢淬火后在100~200℃ 回火时硬度略有升高是由于( )的缘故。 A、马氏体中碳原子的偏聚和大量 ε-碳化物弥散析出; B、残余奥氏体转变成回火马氏体; C、ε-碳化物转变为Fe3C 并逐渐长大 26、关于CCT 曲线, 错误的说法是( )。 A、从CCT 曲线可以获得钢的临界淬火速度; B、CCT 曲线是制定钢的冷却规范的依据;

C、根据CCT 曲线可以估计淬火后钢件的组织和性能; D、CCT 曲线是制订热处理加热规范的依据。

27、若回火产物是在α相 ( 铁素体 ) 基体中分布着微小的粒状碳化物, α相已经回复, 但尚未再结晶, 故仍具有马氏体的针状特征, 这种组织称( )。 A、回火马氏体; B、回火屈氏体; C、回火索氏体 28、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硬化层深度主要取决于( )。 A、钢的含碳量; B、钢的淬透性;

C、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 D、感应电流的频率

29、一模数4 的齿轮, 为获得1.5mm 深并沿齿廓分布的硬化层, 应采用( )热处 理方法。

A、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B、渗碳淬火; C、氮化

30、若渗碳件渗层出现网状碳化物, 则渗碳后的热处理宜采用( )十淬火十低温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