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0/3 2:38: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几何图形的编排:一.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下图形的拼组;二.上观察物体;二下图形与变换;三.上四边形;三.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四.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学习本单元。
二、单元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⒉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⒊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学重点:
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是第一次正式出现,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要注意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四、单元教学难点:
作图是本单元的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方法不难理解,但是不易掌握,应考虑在这部分教学中
采取何种方式如何突破。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2.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 3.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六、课时安排(6课时) 垂直与平行 1课时 画垂线 1课时 画平行线 1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1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 1课时 七、单元知识结构图 垂直与平行
例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 例2.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例1.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1课时 平行与垂直
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例1。 教学目标:
理解垂直与平行这两种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与垂直的特点。
难点:对平行与垂直两种位置关系的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将两根小棒随意丢在讲台上。
提问:想一想这两根小棒落在讲台上会形成哪些图形呢?你能把这些图形画出来吗?
2.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了解情况。
2.选择其中一个小组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 3.讨论探究。
(1)你能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可能会按以下几种情况来分类:
① ② ③ ④ (2)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再画长一些会怎样?量一量两条相交直线所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教师用课件演示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延长,让学生继续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情况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 (板书:相交、不相交) 4.构建新知。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课件出示三组平行线图:
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平行线。
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说一说,然后分小组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平行的例子。如:电线、窗子、栅栏、门两侧、轨道两边等等。 (3)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所组成的角会是多少度?(90°或不是90°)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课件出示:
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4)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垂线。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57页“做一做”。
同桌或小组中说一说,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第一题。
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指名上台指一指。 3.教材“练习十”第2题,摆一摆。 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观察发现,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1)两根小棒都和第三根小棒互相平行,那么这两根小棒互相平行。 (2)两根小棒都和第三根小棒互相垂直,那么这两根小棒也互相平行。 课件演示三根小棒的摆放过程。 4.教材“练习十”第3题,折一折。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动手折一折,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指名向同学展示一下折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