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6:08: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3分)“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遭到完全破坏(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C.4000年左右

D.宗法制 D.5000年左右

2.(3分)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 ) A.2000年左右 B.3000年左右 A.分割诸侯的兵力 C.巩固周王的统治

3.(3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B.保证国家的兵源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4.(3分)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长平之战 ②盘庚迁殷 ③牧野大战 ④国人暴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③②

5.(3分)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3分)“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

A.

B.

C.

D.

7.(3分)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8.(3分)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9.(3分)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了,该诸侯国是( ) A.楚

B.齐

C.晋

D.秦

10.(3分)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 下图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 )

A.春秋争霸 A.实行分封制

B.战国形势 B.建立县制

C.秦朝统一 C.奖励耕战

D.三国鼎立 D.统一度量衡

11.(3分)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这一措施是( ) 12.(3分)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

近(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3.(3分)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14.(3分)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 A.荀子

B.墨子

C.庄子

D.孙武

15.(3分)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16.(3分)《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17.(3分)下列表述不能反映春秋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C.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8.(3分)《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依法能得到奖赏的是( ) ①宗亲贵戚 ②有军功者 ③生意做的好的人 ④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3分)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 A.仁 C.有教无类

B.“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20.(3分)下列思想家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①孔子 ②老子 ③孟子 ④庄子 ⑤董仲舒。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⑤

21.(3分)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

图腾,永恒的星辰”。以下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甲骨文 ②隶书 ③小篆 ④楷书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③②

22.(3分)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

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

C.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B.加强中央集权 D.兼相爱,交相利

23.(3分)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削减或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 A.禅让制 层面 个人 家庭 政府 A.墨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4.(3分)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

日常规范 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 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 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召唤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25.(3分)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历史剧《三国》 C.司马光《资治通鉴》

B.罗贯中《三国演义》 D.诸葛亮《出师表》

二.综合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8分,共25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牧野之战)

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三:

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示战役发生在哪一年?的交战双方?这一战役的结果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哪些是统治阶级?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 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民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中“立木为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哪国进行的?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从此人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精神?

(3)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果你是旧贵族,对变法的那条最不满?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