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3:28: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文言文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摘要】文言文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尝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总是那么古香古色、纯朴典雅。学习古文,有助于培养学生潜在的气质,培养高雅而脱俗的审美观。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道:“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渡玉门关’的景象。”小古文教学是新要求,似乎更是教学研究的“死角”,更有探讨的必要。本文就小古文的特点、教学意义和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小古文特点 意义 策略 一、 小古文概述 (一)小古文含义
文言文是指“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相对于现代文来说,古代人写文章用的文字,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做文言文,简言之就是古文,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因此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小古文即小学阶段篇幅较短小的文言文。
(二)小古文特点
我国古代的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所学习和专研的都是“四书、五经”,人们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口语的距离越来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也就越来越难懂了。虽是深奥难懂,但沿袭下来的重要典籍大多还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小古文也是继承了古代文言的特征,归纳为以下特点:
1.篇幅短小
新课程选入了古文是一种创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为了适应小学生整体认知水平,所选的也是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古文。如《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辨日》都是百字的小古文,从内容看,所讲述的故事较为简单,结合了小学生的成长历程,符合小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所选文章也是相对简单的。
2.字义难懂
自古以来,文言作为占统治地位的书面语言被人们代代相传、沿用下来,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前,其语言成分基本未变。古时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历代的文言中得到了保存,就连词汇,在文言里也具有很强的稳定
性,一直被沿用。如今有些字词的古义在口语中早已消失,可在文言文中却照旧使用。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方面还是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因此,字义深奥难懂,对于知识浅薄的小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需要通过教师指导,多朗读,多体会。
3.含义深刻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的载体,里面包含了古人的生活、情感、精神、智慧、哲学等。小古文虽都是篇幅短小、文言简练的文章,但其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是毋庸置疑的。
《杨氏之子》,只有51个字,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一位名叫孔君平的人来杨家拜访,父亲不在,杨氏的儿子接待了他。在面对孔君平的调侃,杨氏子是应对有佳,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不仅委婉地回答了,让孔君平无言以对,而且也充分地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本文表面是在夸赞杨氏子的聪慧,更深的是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应经过思考,既不能失礼,也不能胡乱应对。这包含在文章中的深刻道理需要细细体会。
(三)小古文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中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文言文是古代历史中通用的语言文字,蕴藏着中华民族古老而深厚的文化,社会制度、文化特征、宗教礼俗、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都包蕴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了解古代文化,就有必要学习文言文,积累丰富的文言知识。
现代社会中文言文仍然受到相当的重视。初中和高中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阶段,文言文在所有课文中也占了较大的比重。小古文在整个文言文学习阶段中应该处于启蒙阶段。让小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及其蕴涵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记诵积累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是为中学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二、 小古文教学的意义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的载体,里面包含了古人的生活、情感、精神、智慧、哲学等。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小古文教学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学习一定的文言词汇和文言知识、感受文言文的魅力,获得语言的发展,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作好铺垫,同时也进一步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一)能使学生感受精美深邃的语言文字1.传神的字眼
古人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伯牙绝弦》中的“善”就是全文的字眼。“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总之俞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就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一个“善”字完全表达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2.特殊的句式
文言文在词汇上变化不是很大,很多词都是现代文迁移过来的,但句式有较大的特殊性,值得让小学生有初步的感知,并不是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样的句式,只要思维中有句式的雏形,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在小学阶段的几篇古文中,有以下几种简单的句式:判断句、省略句、疑问句、否定句。3.富有个性的对话
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品德、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外在反映。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通过小古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极富个性的对话。《杨氏之子》中杨氏子与孔君平的对话: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想调侃他,就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同属一家,杨氏儿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也了解了古代人生活中的趣事。对话中看出了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极富个性。
(二)能让学生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文化的承传必须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理清、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就必须先弄清它的载体本身。文言文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遗存的精华,大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品,通过这样富有文化底蕴的小古文学习,一方面可以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情景,可以从中感受古人的情怀,了解我们的过去,另一方面还可以受到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学弈》一文讲述了关于学下棋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奕秋这个棋艺高超的人,通过课外拓展,我还可以去了解古代的棋文化。棋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首先我们可以了解棋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门开发智慧,锻炼人的思维,提高民族智力水平的综合艺术,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其次我们还可以知道下棋要讲礼节,“棋道虽小,棋品最尊”,棋风要正,这与做人一样,“棋如人生”。
(三)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