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5 21:36: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识青铜器纹饰辨真伪
作者:李静生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3年第10期
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青铜器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经常运用于比较程式化的行为之中,因此青铜器的使用制度、青铜器使用的方式、青铜纹饰的表现形式形成了以王权社稷、宗教信仰、艺术创作等内容为主体的青铜文化。作为青铜文化基础载体的青铜器,由器形、纹饰、铭文三部分组成。青铜器纹饰除了具有装饰和美化青铜器的功能以外,更是包含了古代人们对祖先的崇拜、对鬼神的敬畏、对自然的认识、对生活的热爱等内容。在夏商周三代,由于青铜器制作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变化,造就了青铜器纹饰不同时代的不同特征。本文通过研究科学考古发掘出来的标准器物以及制作青铜器的陶模与陶范所带来的最直接最真实资料,分析和探讨夏商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青铜纹饰的表现形式,为收藏与鉴赏青铜器提供帮助。 一、青铜器与陶器的渊源
有关研究认为,最早出现的青铜容器是在陶器的基础上制作出来的,比如铜斝是从陶斝发展而来的,最初的铜斝即以陶斝做模,以后才有特制的泥质斝模。陶器纹饰除了用堆塑方法制作浮雕纹饰,其他方式制作的纹饰均与器表在一个平面上(见图1),纹饰是由低于器表的凹线或凹槽组合而成的。而铜器纹饰大多是凸出器物表面的(见图2)。那么,从陶器纹饰的“凹”到铜器纹饰的“凸”是基于何种情况而发生了转变呢?由于青铜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因此肯定与陶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制作青铜器纹饰的初始阶段,应该是采用陶器制作纹饰的方法在欲做铜器的模上拍印、滚印、堆塑或者剔刻制作纹饰,纹饰由低于器表的阴纹组成。但是在翻制范时由于模与范纹饰的拉挂而难以脱模,转而直接在范面上刻制弦纹、网格纹,戳印制作圆圈纹等纹饰(见图3)。范面上的阴刻纹饰在浇铸成的青铜器上转化成阳文,因而纹饰凸出器表。
二、青铜器纹饰制作技术 (一)用雕刻方法制作纹饰的特征
青铜纹饰制作方法大体上可分为雕刻与模印两种。从夏代到春秋中期这一时间段内,青铜纹饰制作方法都是用雕刻工具在陶范范面上或者陶模上雕刻制作。在陶范范面上制作纹饰的技术形式可以圈定在夏代到西周早期这个时间范围内。在陶范范面上用雕刻的方法制作纹饰,反映在铸造的青铜器上的纹饰特征是纹饰部分高出青铜器基体表面一个层次(见图2)。那么到了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这个阶段,由于在制范技术上应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复杂化分范方法,而且这一时期纹饰阴纹凹槽较浅,可以直接从陶模上翻制陶范。确认从陶模上直接翻制陶范的另一个依据是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纹饰带与青铜器基体表面持平(见图4),作为地纹的细花纹甚至低于青铜器基体表面。图5是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西周中期铜方壶以及其腹部纹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铜方壶颈部以波曲纹、腹部以饕餮纹作为主体纹饰,波曲纹及饕餮纹的空间填饰云雷纹,从图中可以看出云雷纹稍低于铜方壶基体表面。这种特征纹饰的制作方法是先用器物轮廓刮板在转轮上制出器物素面泥模,低于器物基体表面的云雷纹这个层面可用刮板直接作出,高于器物基体表面的纹饰可以用泥料堆塑出来,云雷纹可以用刻纹工具在泥模上直接刻出。那么,这种纹饰结构形式的出现得益于复杂化分范技术的应用。
复杂化分范技术的应用在西周中期的大克鼎铸造痕迹上体现无疑。一般来讲圆鼎类器物的分范方法是在对应三个足的正面中线位置且贯通腹部及口沿的垂直方向作为陶范分型面。比如商中期圆鼎对应三足垂直方向有明显的铸造痕迹“范缝”(见图6-1)。可是在大克鼎腹部不仅在三足中线垂直方向有范缝,而且在两足间的中线垂直方向也有范缝存在(见图6-2),这就说明大克鼎应用了复杂化分范技术,而正是由于大克鼎应用了复杂化分范技术,才形成了不同于商代以及西周早期纹饰的新特征。
在雕刻制作纹饰阶段,无论是何种器形的青铜器,其表面装饰的纹饰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在青铜器物表面一周以两组纹饰、三组纹饰或者四组纹饰形式的装饰图案,乍一看好像几组纹饰都一样,其实在细部结构上区别还是较大的。比如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商早期圆斝(见图7-1),其腹部一周装饰有三组饕餮纹。把相邻两组饕餮纹的右半幅中相同纹饰结构位置标示的A、B、C三点做一比较,可以看出在纹饰的结构上和纹饰的走向上区别很明显(见图7-2、7-3)。A点是饕餮纹腮帮位置,图7-2的A点部细长,图7-3的A点部粗短。图7-2的B点是饕餮纹角与尾之间的装饰纹饰,由三个刀型纹饰组成,图7-3的B部饕餮纹角与尾之间的三个刀型纹饰之间多了一条线型纹饰。图7-2的C点饕餮纹足部后端条形纹饰较短,图7-3的C点饕餮纹足部后端条形纹饰细长。也有的青铜器物上装饰的纹饰虽然是同一类动物纹饰,但结构布局却差别很大,比如收藏在河南博物院的三门峡虢季墓出土的铜方壶腹部用两组垂冠凤鸟纹装饰铜方壶腹部的前后两个面。将铜方壶腹部前后两组纹饰的左半幅做一比较可以看出这两组凤鸟纹形体布局上存在较大的差别(见图8)。图8-1的中凤鸟纹的身体仅为图8-2中凤鸟纹身体的1/2,两组凤鸟纹的垂冠和凤尾在结构上也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对称纹饰图案布局,纹饰图案组与组之间相同位置有差别的现象是用雕刻纹饰方法制作陶范、陶模阶段的共性。
(二)用纹饰模压印制作纹饰的特征
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青铜器模范纹饰制作方法开始采用了模块压印制作纹饰的方法。在模块上压印制作纹饰提高了铸范的制作速度,提升了生产效率,以满足社会日益增加的对青铜器的需求。在山西省侯马市东周青铜器铸造遗址出土有许多陶质的母模。这时铸造青铜器的套模不是做铸件的整体,而是根据铸件的形制和纹饰分为若干组,而陶模只做其中的一组,然后反复印制在范上,合成整器的范。分模制范是侯马东周青铜器铸造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分模制范技术应该是脱胎自复杂化分范技术。复杂化分范技术是运用垂直、水平分范方法,将大块范分解成多个小的分块范,得以在整体纹饰模上顺利制作范型。与分模制范技术大同小异,都是把制作的纹饰块范镶嵌到范面上组合成浇铸范型。从侯马陶模的制作情况来看,在陶模上主体纹饰及地纹均已施毕(见图9),与春秋中期以前的复杂化分范纹饰制作方式一样,不同之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于用复杂化分范方法制作的纹饰,其组与组之间有区别,而用分模制范方法制作的纹饰,组与组之间是相同的。侯马东周青铜器铸造遗址的陶模有两种制式:一种陶模的边沿是平的,另一种边沿有凸起的棱。这两种制式的纹饰模都不能够直接往范面上压印纹饰,而是用泥料在纹饰模上贴敷压印纹饰,然后将压印的纹饰块范镶嵌到范面上的相应位置。侯马纹饰模往往以一个完整的纹饰为单元,再将单元纹饰组合成铜器上完整的纹饰带;也有把数个纹饰单元排列到一块纹饰模上组合成一块较大纹饰模块。图10是一个战国青铜壶,在青铜方壶腹部有一周由八幅相同的狩猎纹组成的纹饰,每一组纹饰上层为狩猎图下层为怪兽图,图中的四幅狩猎纹极为相似,如出一辙,显然是用同一块纹饰模压印制作的数组连续的狩猎怪兽图。
在纹饰模压印制作阶段,青铜器物表面装饰的纹饰由数组相同的纹饰组成,分组的多少根据器物的大小而定,器物越大分组越多。 三、青铜器纹饰的时代特征
青铜器纹饰不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铸造技术的改进,在纹饰结构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且在纹饰的表现内容上也出现很大变化。在商代以饕餮纹、鸟兽纹为青铜器的主要装饰图案,西周早期延续了商代青铜器纹饰图案,但是在表现形式比商代显得华丽。商代饕餮纹精干利索(见图11-1),西周早期饕餮纹在角和身体躯干上增加了边饰,让纹饰看起来十分华丽(见图11-2)。鸟纹也是这样,商代鸟纹冠小、尾细长(见图12-1),西周早期鸟纹高冠或垂冠,尾部肥大,同样显得华丽无比(见图12-2)。西周中期青铜器以波曲纹、凤纹、鳞纹等为主要装饰纹饰。春秋战国时期以纠结缠绕的蟠虺纹、蟠螭纹、水陆攻战纹等为主要装饰纹饰。
一般来讲青铜器纹饰都是以左右对称的形式布局,每一组纹饰都有一个中心线,中心线两边的纹饰有一个对称的斜势,起烘托中心的作用(见图13)。图中垂直线方向有一个上端后仰的趋势,水平线方向末端有一个上翘的趋势。
青铜器纹饰在雕刻制作陶范陶模阶段不但组与组之间在纹饰结构、布局上有差别,而且在同一组纹饰的左右两边也不是完全对称的。图14是三门峡虢季墓出土的铜方壶腹部纹饰。图中左右对称的凤鸟纹A、B、C三点都有所不同,也正是这种不完全对称的纹饰结构使得纹饰看起来随意自然,充满动感而活力十足。
在用纹饰模压印方法制作陶范纹饰阶段会出现一个显著的问题,这就是由于设计制作上的误差,有些铜器一周的纹饰带并不是纹饰模的整数,因此经常出现对纹饰进行切割拼对的现象,拼对的纹饰并不是完整的一组。比如战国四兽纹壶下部装饰的蟠螭纹即是用纹饰模压印制作的(见图15),在图中标示的地方由于排不下一组完整的蟠螭纹,因而对纹饰中部进行了切割,只保留了一组蟠螭纹的前后部分,然后拼对在一起,用来满足纹饰带的完整性。 四、青铜真器与伪器纹饰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