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 10:30: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11-17 13:44:00 ] 作者:李勇 编辑:studa20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实现了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起步晚,底子薄,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在给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热度不断升温,也给高等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带来更大的压力。高等教育伴随着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需要我们正确对待。 【关键词】高等教育 专业 教学

一、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各类高校,特别是非重点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不够优化,这种模式造成了本科毕业生既没有专业特色,同时口径也偏狭窄的局面。择业时,毕业生适应范围小,为此失去了许多宝贵的就业机会。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以及企业改制变革,人才市场发生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的转变,出现了用人单位的要求与高校培养目标距离拉大的局面。目前中小企业迅速发展,民营企业也在各个领域拓展,企业的管理者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改变,他们普遍要求毕业生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以及社交能力。因此,就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而言,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加以调整。

2.学科和专业结构失调。据对历届招生和毕业生分配情况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机构中:(1)专业设置比例失调,与产业结构不一致特别表现在现存的专业设置已无法满足第三、第四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研究生层次、本科层次理科偏多,专业结构也严重失调,如文科内部,基础学科学生数较多,应用性文科学生数偏少;工科内部,轻工、土建类专业学生偏少。(3)适应科学发展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也比较薄弱,复合型、应用型学科少。(4)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过窄,专业大量重复设置。造成高校教育投资使用效益极低,使本来很紧张的高等教育投资更加紧张。

3.学风不正,道德水平失衡。现在学生上课迟到、早退、不听讲和旷课的为数不少,课后不复习,上网、玩游戏占掉了大部分时间的也大有人在。有些学生急于求成,距毕业还有一年甚至两年时间,就把专业课程学习放到一边,专心读硕士、博士招生考试课程。不少学生在毕业前一年就开始四处寻求就业门路,严重影响正常学习。近年来,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学生为了推荐自己找到好的工作,制作假的学历和荣誉证书。教师的学术风气也不尽人意。有的教师为了谋取高职称、高学历,热衷于写论文,以致肆意抄袭他人的成果。有的年轻教师浮躁,教书不认真,搞科研又静不下心来,这些严重影响了质量的提高。

4.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制约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学管理岗位设置基本齐全,教学管理队伍也基本稳定,但在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一些教学管理人员自身存在的缺陷直接制约着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在观念意识上,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教学观念和现代教育意识有待更新,在充分摆正自身在经营管理中的位置,明确角色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加强服务意识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业务素质上,一些教学管理人员尚缺乏对学校现行教学状况的全面了解,缺乏对学校现有教学管理制度的了解。此外,在改革教学管理、探索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手头的工作缺乏科学的研究,只停留在被动地机械操作的低水平管理层面。

5.师资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下降。一是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比例有较大幅度增加,但远远滞后于在校学生的增长。由于师资短缺,不得不采取上大课的办法,一两百人在一起上课的现象急剧增多,导致教师组织教学难度加大。工作量大幅度提高和教学班学生人数的增加,使得教师负担过重,教学效果大受影响,教育质量呈下降的趋势。二是一批有真才实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退休,许多中年骨干教师为数不多。三是近两年进入教育队伍的青年教师,许多人未经助教环节或进修、培训就担任助讲,缺乏教学经验,讲课质量普遍不高。四是少数教师治学态度不好,对自己、对学生要求不严,教学效果差。在这种情况下,近两年不少课程的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6.实践环节削弱,理论脱离实际。近年来,在加强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的教学的同时,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已被严重挤压减少。由于学生数量剧增,实验设施、场所明显不足,不仅许多学生不能亲自参加测试、实践,有的根本上不了实验课甚至将实验学

时一压再压,内容一减再减,要求一降再降,致使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进一步被削弱,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使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应用的培养和训练。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二、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

1.树立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思想。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最本质的属性,既然称大学,就应该以教学为中心。当然,由于大学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教育不是唯一中心。但是,其中必有一个中心处于优先地位,这个中心只能是教学,同样,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一所大学的教学质量一但下降,名声不好,没有生源,毕业生就业很难,并由此影响学校的生源,没有生源,大学就无法生存,没有优秀的生源,这所大学的人才质量就不可能提高,从而使这所大学的办学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判断一所高校是否真正下决心抓教学质量,主要看学校在经费上和各级领导的精力上是否舍得投入,判断一个教师是否真正重视教学主要看他的心思是否放在教学上,是否在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上下了功夫,教学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由于教学质量问题,高校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都应当关注,要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2.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的调整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有关系,也与学科、专业的自身发展有一定联系。在具体调整中要求适度、稳妥,既从社会长远发展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来考虑,也注意到学科、专业向新兴学科和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方向倾向。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是学校的支柱力量,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前提,大师级的教授更为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第一,必须大力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海外归来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通过引进既可以壮大师资队伍,同时又可以让他们将外先进的办学理念、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传授给学生,使我们的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尽快与国际同业水平看齐。第二,为充实、加强第一线教学骨干,确保教学质量,一要延聘、返聘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身体健康的老教师继续任教。二要在对外出读博、读硕和进修的教师,实行计划管理,严格控制中青年骨干擅自离开教学岗位。三要实行青年教师进修、培训制度。第三,积极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也是高教发展中不可缺的一项工作,通过自培、委培、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建立起具有知识结构新颖、专业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和学术队伍。

4.要重视学历,但不唯学历论,重在实际能力。重视学历,但不唯学历论,把学历炒的过热,完全以学历取人,既不客观公正,又会给事业造成严重危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造就有真才实学、乐于奉献的优秀人才,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必须正确地处理学历及相关问题。为此,应当淡化教师任用和职称评审的学历门槛。在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要严格标准,保证质量、改革评审办法,保证公平公正;坚持正确的用人机制,制止“高价”收买高学历者。

5.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踏实勤奋的学风。据某高校学风调查报告反映,在“学习动机”一栏的九个选项中,选“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这一动机的人数排在第一位,而选处于第一层次的“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这一动机选项的人数却排在第八位。这说明了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考虑个人因素比例较大、功利性强,从而淡薄了集体、国家观念,致使学风散漫、浮躁,更无从谈对社会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建议开设人文课程,举办人文讲座,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人文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到贫困地区了解当地青少年受教育的状况,到人才市场了解就业情况等,使其从中受到启示,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树立起踏实勤奋好学的学风。

6.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势在必行。首先,必须在提高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方面下工夫。因为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对于加强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至关重要。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目前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与管理有着直接关系,更与管理者的素质密切相关。要使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必须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个人综合素质,尤其应注意对教学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加强业务培训与指导,并使之常规化、制度化,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要始终树立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做好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新华网.2005.

[2]教育部长周济讲话.中国青年报,2007. [3]张玉斌.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7. [4]凯蒂周刊,2009.

转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重庆大学校长 李晓红

今天能够参加中澳高等教育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我感到非常荣幸。1996年,我作为访问学者在昆士兰大学学习了半年;两年前,我又参加了中澳大学领导跟班培训项目,期间我参观了西澳大利亚大学和悉尼医科大学。利用这两次机会,我游览了澳大利亚的很多地方,如悉尼、墨尔本、堪培拉、柏斯、布里斯班等等,我很喜欢澳大利亚。而且在两年前,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访问我校并给全校师生作了精彩的演讲,有趣的是他出生于1929年,而我们重庆大学也是在1929年建立的,霍克先生说要为重庆大学和澳大利亚的大学之间牵线搭桥。这就是我与澳大利亚有关的经历。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演讲的内容分三部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即中国高等教育的昨天和今天;目前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最后一部分介绍一下重庆大学。

第一部分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在这一部分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学校规模、教学质量和近几年所取得的进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政府不断地通过扩大招生来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使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尤其在21世纪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比如,到2003年年底,全国高校包括高等职业学校的总数达到两千多所,在校生人数达到一千九百多万人,是1998年在校生人数的三倍多,由此我们看出五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的确非常快。我们再来看一下学校的规模,在1998年也就是五年以前中国每所大学的平均在校学生数为3 300人,到2003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6 700人,也翻了一番。并且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2003年的17%,向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标准迈出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步。这是有关中国高校的规模情况。

下面我再谈一谈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情况,因为近年来中国高校都在扩大招生,很多外国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其实中国高校非常重视高校教育质量问题,本科教育方面,集中在网络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育教学方法上。现在90%的教授必须为本科生开设课程,而教育部的要求是100%,也就是说所有的教授都必须教授本科课程,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了90%;很多学校使用国外原版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所有的高校都加大了对师资的投入,学生的发明和创新能力、外语能力、处理基本信息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03年年底,教育部对全国300所高校的本科生教育质量进行了评估,到2007年年末全国所有的高校都必须达标。另外,中国高校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1996年用于高校科研的资金是147亿,到2003年增加到200亿;科学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国社会科学和基础研究的所有项目中有60%是由高校来实施的,而且中国高校在国内外发表的学术论文也占全国总数的60%。这是有关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情况。

下面我再谈一谈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依照联合建设、调整、合作和合并的方针,经过九年的不断努力,中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资源也实现了优化。改革涉及的高校达900所,其中大约有797所大学根据学科综合和资源优化的原则合并成了267所。

第二部分,我想谈一谈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国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面临很大的压力。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央提出的战略任务需要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人们自身也需要接受更好的高质量的教育,这些对我国的高校来说都是新的挑战,而且高中数量的不断增长给高校的扩招造成了更大的压力。根据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当前的教育形势,到2008年高中毕业生的年增长数量由80万到120万不等,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未来的5~10年间将是超规模发展的时期。第二个问题是资金不能满足高校发展规模的需要,中国高校资金短缺严重。第三个问题是师资跟不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2003年中国高校的生师比为18∶1,要想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15∶1,我们还需要20万教师。第四个问题是有些学校不顾管理质量而盲目扩招。第五个问题是由于各种原因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找工作非常困难。有关中国高校存在的问题,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

有了问题就得解决。所以我要谈谈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各国所有的大学都基于人类文明的共同起源,扎根于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土壤,这样就形成了独特的学校传统和类型。中国的高校未来在知识的创造、传播和人才培养方面应担负更多的使命;高校的发展应与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适应,以便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我发展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