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18:38: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毛应谦

来源:《甘肃教育》2017年第10期

【关键词】 中学;德育工作;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04—0463(2017)10—0024—01

立世德为首,立德育为先。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而当前由于国内经济的转轨变型,使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急剧的变化,各种意识彼此渗透,诸多思潮相互激荡。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对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进行再认识。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 重智育轻德育。目前,素质教育在“升学率”的围困下,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依然是以升学率为准,导致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学校德育处于“说说重要,做做次要,出了问题大喊大叫”的尴尬境地。

2. 德育目标理想化。当前,中学德育目标在具体教育过程的设置上脱离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习惯性地把中学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虚幻境界中,脱离了学生的道德实际认知水平。诸如,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英雄主义教育等等,学生只能肤浅地、唯心地理解它,最终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

3. 德育方法陈旧。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德育方式还是处于封闭的或基本封闭的状态,忽视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日益开放发展的社会现实,仍然只要学生按某标准去做,而很少解释为什么。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只是将学生看成管教的对象和接收器,面对社会改革前进中出现的新观念、新事物,照样采用“我讲你听”、“我说你服从”的老教条,生硬兜售,通过单纯地灌输进行教育,使德育枯燥无味,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不佳。 4. 德育队伍不优。从整个德育教师队伍来看,素质参差不齐,德育管理者忙于学校管理,一线的班主任忙于班级管理,德育工作方法不到位,在工作上出现失误,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效能。

5. 家庭德育缺失。近几年来,学校德育的光辉正日益被家庭教育观念上的守旧偏激、目标上的重智轻德、过度保护、忽视自立、重物质轻精神、对孩子的溺爱和过度期望所湮灭,出现了严重的家庭德育缺失,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6. 社会环境不良。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虽然道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但缺德、失德、轻德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也浸润着学校文化环境,这对于尚未树立完整的价值观念的青少年在思想上必然造成强烈冲击,不仅使得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在未成年人的心灵上造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从而造成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困难性。 二、解决策略

1. 强化德育意识。首先,要强化校长的“德育为首”意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落实“德育为首”的关键在于校长。只要校长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把德育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学校德育工作就一定能够落到实处,学校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唯分数论的状况。其次,要转变教师的德育观念。学校内的每一位教师都有义务、有责任教育和管理每一个学生,都应通过各种有效的精神引领和德育活动,帮助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基本公民素养的独立完整的“大写的人”,这就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

2. 细化德育目标。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思维方式上出现的新特点,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着眼,从抓实基础项目入手,分阶段分层次制订德育目标,形成目标系列。

3. 优化德育方法。德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不同年龄学生道德教育的特殊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要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实践,变单纯的“灌输教育”为采取启发式、发现式、讨论式、问题式、案例式的教育方法,在双向信息交流、心理和情感沟通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4. 提升德育队伍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各学校要结合教师师德考核机制,狠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营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氛围,使全体教师真正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表典范。

5.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当今是信息时代,学生成长的环境纷繁复杂,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单靠学校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紧紧扣住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一重要环节,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努力避免和减少家庭、社会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降低学校教育的社会消耗,增强德育的正效应,切实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运行机制。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动体系,形成教育网络,发挥整体效应,只有这样,学校德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