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课程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1:50: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数据库原理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 绪论: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 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以及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等基本概念。 理解:数据库常用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库系统运行的大致过程

掌握:实体-联系模型(E-R图的表示方法) 实体-联系数据库模式的设计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3.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4.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实体-联系模型(E-R图的表示方法) 难点: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课时安排:6节 授课方式:理论课 教学基本内容:

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提问及论证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手段。

第一章 绪论

1.1 数据库系统概述

1.1.1 数据与信息

? 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 数据的定义

?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符号是一种人为的规定)

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学生的档案记录、货物的运输情况等

- 1 -

? 数据的种类

?

? 数据的特点

?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举例

? 数据的含义称为数据的语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加入语义后就是其所传递的信息

的)

?

例如 93是一个数据 语义1:学生某门课的成绩 语义2:某人的体重

语义3:计算机系2003级学生人数 语义4:。。。

学生档案中的学生记录

(李明,男,197205,江苏南京市,计算机系,1990)

?

语义: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所在院系、

解释:李明是个大学生,1972年5月出生,江苏南京市人,1990年考入计算机系 另一个解释和语义?

入学时间

? ?

? 数据与信息是密不可分的。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 什么是数据管理

? ?

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 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

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50年代中) 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 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现在)

?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 ? ?

?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动力

? 应用需求的推动 ?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 ?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 一、人工管理阶段

? 时期

? 20世纪40年代中--50年代中

? 产生的背景

- 2 -

? 应用需求 科学计算 ? 硬件水平 无直接存取存储设备 ? 软件水平 没有操作系统 ? 处理方式 批处理

? 人工管理阶段存在以下问题:

? (1)数据不独立保存。---数据不保存在计算机内 ? (2)应用程序管理数据。 ? (3)数据不共享。 ? (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 (5)数据没有软件系统进行管理,程序员不仅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而且还要设计数据的物理结构,数据面向应用。

? 在人工管理阶段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缺乏数据独立性。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但计算机的硬件有了磁盘等直接存储设备,而且在操作系统中也有了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称为文件系统,数据管理进入文件系统阶段。

? 在文件系统阶段,程序与数据分别独立存放,数据组成数据文件,并且独立命名,程序通过文件名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在程序与数据之间的转换由文件管理系统来完成。即采用“应用程序—文件管理系统—数据文件”的存取方式。

二、文件系统阶段

? 时期

?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

? 产生的背景

? 应用需求 科学计算、管理 ? 硬件水平 磁盘、磁鼓 ? 软件水平 有文件系统

? 处理方式 联机实时处理、批处理 文件系统中数据的结构

? 记录内有结构。 ? 数据的结构是靠程序定义和解释的。 ? 数据只能是定长的。

?

可以间接实现数据变长要求,但访问相应数据的应用程序复杂了。

可以间接实现数据整体的有结构,但必须在应用程序中对描述数据间的联系。

- 3 -

? 文件间是独立的,因此数据整体无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