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5:34: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4 双百方针是毛泽东于1956年提出的。

二 怎样认识和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1 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 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 2 特点:

(1)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 (2)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的文化; (3)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大众的文化;

(4)民族性与开放性,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文化。 3 地位——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

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三 怎样从哲学思想的高度深刻理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文化主张? 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指导原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这样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当代中国文化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其次,当代中国文化要辩证地处理好古和今即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关系;再次,当代中国文化要辩证地处理好“中”与“外”亦即立足本国与面向世界的关系。(中国文化的适应能力是比较薄弱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地理环境的隔离机制和历史上长期的领先地位,一直有一种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和自我中心的文化心态。要坚持古今中西文化的综合创新,这是建立在对文化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的。综合创新论在学习、继承毛泽东“古今中外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文化要素构成文化层面,文化层面构成文化系统。一个文化系统所包含的文化要素,有些是不能脱离原系统而存在的,有些则可以经过改造而容纳到别的文化系统中去。认识到这种关系,是我们把文化当作一个动态系统来把握的关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古今中外文化的最佳互补结构,亦即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课件

第一章 比较与文化

一 试述文化的分类 1 系统说

分为物理系统、社会关系系统、精神系统。艺术系统、语言符号系统、、风俗习惯系统。例怀特按照系统

16

说把文化分为技术子系统、社会子系统、意识形态子系统 2 层次说

分为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二 文化有哪些特征 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

自然地理环境制约着文化的内容与结构

自然环境间接地制约着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和素质 文化的时代性 文化的继承性

三 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概念的不同

文化传统:只一个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至今还保留在人们心理中和行为中的观念系统。价值系统和知识系

统。它表现为一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创造模式。它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

传统文化:即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在历史上形成的观念系统。价值系统和知识系统。是静态的,只存在特

定的民族,特定地域。特定的历史时空内

四 学习中西文化概论并进行比较的目的 吸收、和发展尔比较 为政治霸主地位而比较

为走向世界而比较,为兼济天下而比较

五 试述中西文化的学习与比较要注意些什么? 比较的注意点:

1 要破除偏见 (1)中之天朝模型观;(2)西之欧洲中心主义 2 比较要讲究方法

(1)可比性原则——同级通例相比 (2)三项对等原则:

年代的相近——时间方面; 空间的文化圈——空间方面;

文化构架的复杂性——内容方面:其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关系);其二、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群关系);其三,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人己关系);其四、人的现实世界与超现实世界的关系(人身关系)。

(3)比较时要注意比同比异,要注意其异,这些地方往往是二者的区别特征。 (4)要透过现象抓本质 (5)要注意取材的严谨性

六 为什么语言文字在比较重占有重要地位 文字的功能:

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记载了文化的发展的一个过程,给比较提供历史材料的一个参考 文字的字形:

文字字形的一个差异,也能表明中西方人的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对于比较有很大的一个参考价值 文化的语义:

17

中国文字的多义性造成中国文化的概括性强、综合性强。而西方文字表意精确性比较高,这也造成西方文化的精确性。 文字的语音:

语音造成了中国的诗歌和外国的诗歌不一样,中国诗歌很押韵,朗朗上口,让人印象深刻,这也是文化比较上的不同

第二章 西方文化发展历程

一 古希腊对西方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古希腊是整个西方文化的源头,确立了西方文化的对象。对象主要是:宇宙的本原是什么,宇宙是如何发生的,宇宙发展的规律是什么等。

二 古希腊之求“真”包括哪些内容? 知识:宇宙本原的把握;

力量:自然与社会的真实性存在;

命运:自然与社会对于人所形成的轨迹; 斗争: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反映

三 试述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不同

1 古希腊神话以“力”为本,中国神话以“善”为本

2 古希腊神话中体现的是阿波罗精神,狄奥尼索斯精神,崇拜的是力与技术大师;组织上以李系神。而中国神话体的是对人类仁爱善良和征服自然,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内心的精神追求。

四 试述古希腊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 前苏格拉底阶段:泰勒斯——水为万物本源;八门尼德“存在”,标志着真正哲学的诞生。

2 三圣阶段: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伟巨人的阶段,由纯粹的自然观转到人类社会方面来。 3 后亚里士多德阶段:伦理成为哲学的中心,腐朽的人生观、折中主义、怀疑主义开始盛行。

五 基督教文化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科学精神 勤劳精神 平等精神 契约精神 悲剧式的乐观精神

六、近代哲学在立体性方面对西方文化有哪些贡献?

笛卡尔开创的以认识论为主的近代哲学是西方文化的主要精神。 1、自我意识的确立;2、注重经验的研究;3、理性时代的形成

第三章 西方文化的主要精神

一 试述15世纪的个体主义精神?

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提倡个性自由,文艺复兴时期完成了个体主义的舆论制造期。

2个体主义词源意义,个体主义强调,构成社会,国家等集体组织的最终凭借的是经验性的个人,是强调个体实在性,独立性的观念。

3讲究个体主义的现实,提供人道,以此来反对神道,提倡人性以此反对神性,要求人权以此反对神权。 4文化背景不同,个体主义精神有所区别,如法国对个体主义的理解更趋向于消极,而德国更趋向于积极,这主要是由各自不同的历史渊源导致的

5个体主义精神是西方人权观念的体现,在提出的人权概念的时候,强调的个人权利,目的在于反对神权。

18

二 试述西方人权观念的演变

1、早期人权观念的出现( 14--16 世纪):在被称为人类历史上 “黑暗的千年” (约公元 395--1500 年),欧洲大陆处在封建王权和宗教神权统治之下,人们的理性和人性受到极大的压抑,广大人民毫无人权可言。 14 、 15 世纪,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制度内部开始形成,资产阶级逐渐以新的面目出现,并提出自己的要求,兴起了一场实质上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封建主义和基督教神学体系的伟大革命运动 -- 文艺复兴运动。正是在这个运动中, “人文主义”成为核心思潮并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 “人权” 这个概念。人文主义思潮的世界观基础是个人主义,强调人的需要和理性。代表人物有意大利诗人但丁( 1265-1321 )( 1 ),意大利文学奠基人和文艺复兴运动先驱之一的薄伽丘( 1313-1375 ),以及后来的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 1468-1527 )等。正是这些代表人物在与封建专制及神权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萌芽状态的人权观念。 2、欧洲启蒙思想运动及“第一代人权”观念的形成( 17 、 18 世纪):16 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广泛兴起,及至 17--18 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已日益占据优势地位,因而更强烈地要求摆脱封建统治和宗教势力的束缚。他们的思想家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在欧洲开展了又一场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 -- 启蒙思想运动。正是在这场运动中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的权利是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天赋人权”说。 3、社会主义运动和“第二代人权”观念的形成( 19 、 20 世纪):“第二代人权”是对资本主义弊端和不加批判的个人自由概念的否定。社会主义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确立, 20 世纪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和反殖民主义运动等,对“第二代人权”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4、第三世界的兴起及“第三代人权”观念的发展:( 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国家通过斗争取得独立并组成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一道,强调集体人权,为 \第三代人权 \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三 试述功利主义的主要内容 1重视人间的物质利益 2尤其重视个人私有财产 3注重发展社会经济

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边沁和米尔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米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

四 试述科学精神的特点与气质 1科学精神的特点:

(1)信世界的本质是有序的,可知的,即有追求和探索的自信和激情

(2)科学的实证精神,通过对事物观察,探讨论证,合理地选择,不妄下结论

(3)逻辑分析系统,科学部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和精确性是逻辑分析的结果。 (4)创新与自我否定,既能发现别人从未认识的东西,又敢于否定自己 (5)科学的包容性与迅速传播,科学中鼓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6)物质是可以切分的,这是科学的前提 2科学的精神气质

(1)遍性,科学知识成立与否不依其发现者的个人特征为转移,与民族阶级无关 (2)共性,发现公布出来的科学知识人人都可以利用,不专为某人私有

(3)私性 科学是积累知识的长期的广泛的社会协作的产物,应该毫无保留低发表出来,但这与人的本性的个体功利主义还是有矛盾的

19

(4)创性,独创是科学活动的灵魂,这决定科学的价值

(5)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科学是怀疑一切的,科学家对于通过科学研究途径以及权威或习俗途径的来的知识都要进行有组织的怀疑和批判,并将这种有依据的怀疑公之于众。

五 试述西方民主的发展过程

1、古希腊雅典的公决制和基督教的选举制。古希腊雅典的公决制,虽然不是民主制,但其形式,却有相当多可为近代资产阶级利用,特别是其中以私有财产所有权界定公民权,与资产阶级的利益恰好吻合。因此,它也就成为西方民主形成和演进的历史前提。

2、民主意识在反封建专制的斗争中萌发和确立。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封建统治本身内部矛盾促使了资产阶级的的壮大,同时自然科学推翻了上帝造人创世的观念,以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为标志,民主意识得到确立

3、资本主义民主制:财产所有权的政治形式。财产所有权的政治形式,美英法三国的民主制,大体上代表了资本主义民主的三种类型,君主立宪制是半民主的民主制,启发了一些国家完全民主制的建立。 4、“雅各宾专政”和“巴黎公社”:以人身权为根据的民主的萌芽。以人权为根据的民主发芽,雅各宾专政”和“巴黎公社使人身权为根据的民主行政萌芽,由此开导了民主运动的新篇章 5、工人结社的民主运动:劳动力所有权的政治要求与表现。19世纪初开始,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劳动群体,开始不断展开斗争,争取公民权和民主权,从宪章运动开始历时一个多世纪。

6、民主在与资主的斗争中发展。二战后,以人身权为根据的真正民主再次成为焦点,《世界人权宣言》的通过成为标志。

第四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你是如何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的?

1地理环境指的是“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星球表层。”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2 自然环境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也是人类意识和精神的基础。对人类发展具有一定决定作用。但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同时,也会给人类发展保留相对广泛的自由。 3 地理环境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条件下,对人类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初期大一些,随着生产力越来越发达、文化发展,有所减弱。

二、中国之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1、中国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①形成方面:是以农作而又肥力不足,需要大量劳力去维持。这对形成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群体精神有培养作用。对内在充实精神的诱导培养尤其功不可没。

②延续方面:农业对周边而言,对大人口而言,始终是先进文化,农业有利于养活大量的人口,而几千年来,气候地形地貌均有利于大人口之农业。一般是中国文化消融他种文化,汲取他种文化,很少改变自己的格局特色。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差异较大,人口集中也有很大不同。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在衣食住行个方面,中国各地历来就存在很大差别,久而久之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

比如,中原地带注重农业,安土重迁重农轻商;西域是绿洲小国,地理环境特殊,重商;沿海则以渔业为主,时与风暴为伍,多有冒险行为,闯劲足;北方游牧重扩展,好掠夺、迁徙战斗。

第五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一、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何处?为何后来会重心南移?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