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5:47: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扩大,关税收入增加。1992年、1994年、1996年、1998年中国的关税总水平逐渐降低,分别为43%、36%、23%、17%;进口总额不断扩大,分别为4676亿元、10421亿元、11557亿元、11622亿元;关税收入也随之增加,分别为212.75亿元、272.68亿元、301.84亿元、313.04亿元。这一情况表明,关税减让并不必然导致关税下降。关税能不能增加,关税的财政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取决于应税物品进口的多少。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过去长期以来我国在高关税的名义下,存在大量的减免税优惠政策,加之管理不规范,法制不健全,导致关税税基受到严重侵蚀。以1994年为例,从加工贸易、外商投资企业设备和无偿捐赠等几个享受免税项下的进口额就占当年我国总进口额的60%以上,减免税高达430多亿元,为当年实际征收关税273亿元的1.57倍,由此导致我国关税的“高名义税率、多减免政策、低实际征收、少关税收入”的现象。而据有关资料计算,1992年、1994年、1996年、1998年我国名义关税税率分别为43%、36%、23%、17%;关税的实际征收率分别为4.79%、3.33%、2.6%、2.7%。因此,今后适应WTO要求,在关税减让的同时,通过清理、减少、规范关税减免优惠政策,加强征管力度,真正夯实关税税基,我国关税收入增加的潜力是很大的。 (二)出口退税的财政负担将会不断加重
出口退税是当今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鼓励外贸出口的一个重大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不让出口国的商品包含间接税收,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
的价格走向国际市场,以此达到降低出口成本和出口价格,增强出口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近年来我国财政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调控要求,为了促进外贸出口增长,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出口退税率趋于上升。从1997年下半年起,国家将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将服装以外的纺织原料及制品,机电产品中除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仪器仪表等四大类产品以外的其他机电产品,以及法定税率为17%且退税率为13%、11%的货物的退税率统一提高到15%;将法定税率为17%且退税率为9%的其他货物的退税率统一提高到13%,将农产品以外的法定税率为13%且退税率未达到13%的货物的退税率统一提高到13%。1999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力度,决定从1999年1月1日起,将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仪器仪表等四大类机电产品的退税率提高到17%,将农机、纺织原料及制品、钟表、鞋、陶瓷、钢材及其制品、水泥的退税率提高到13%,将有机、无机化工原料、涂染颜料、橡胶制品、玩具及运动用品、塑料制品、旅行用品及箱包的退税率提高到11%,将原适用6%出口退税率的商品统一提高到9%,将农产品的退税率提高到5%;到1999年下半年,国家再次提高了有关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上述政策调整的结果,使我国出口退税率平均水平提高很快,1997年以前不足10%,1998年提高到11.6%,到1999年已上升为14.7%。与此同时,国家财政负担的出口退税额也不断攀升,1997年为555亿元,1998年为436
亿元,1999年为628亿元。可以说,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之所以仍能以较快的速度上升,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出口退税在中国表现为冲减税收收入,是影响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初步分析,加入WTO后,中国的出口退税数额仍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国家财政的负担将会加重。
一般地讲,出口退税数额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出口退税率,二是出口规模,三是管理水平。从实际看,在现行增值税税率框架下,我国目前出口退税率平均水平1999年已达约15%,今后再行大幅度提高出口退税率的空间和余地已经不大(不排除个别产品出口退税率的调整)。这里的关键因素是出口规模。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着进口扩张的极大压力,出口规模必须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国际收支平衡。据预测,中国1998——2005年出口年均递增速度可达到9.7%,每年新增出口规模大约1500亿元人民币。如按现在的出口结构(即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各占一半)、并以15%的出口退税率计算,入世后中国每年将新增出口退税额大约为110亿元,到2005年将会达到1200亿元。此外,出口退税管理问题不容忽视,从当前实际看,一些不法分子采取种种违法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流失的一个“漏斗”。今后如不能有效地防范和解决这一问题,国家财政负担的出口退税额将会更大一些。
(三)入世对中国不同产业部门税收的影响存在重大差异
加入WTO虽然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在总体上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必须看到,它对我国不同产业部门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别。从根本上说,税收增长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入世后那些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产出增长快的产业部门,其税收贡献无疑会增大;相反,那些受到WTO冲击较大、产出增长下降的行业,其税收将随之减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采用一般均衡模型,对中国加入WTO后有关产业部门的产出增长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现根据其分析结果并结合相关行业的现行税负,列出有关产业部门在加入WTO后的产出增长与税收变化情况(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加入WTO对食品、纺织业、服装、化工、建筑业等行业部门的税收将会产生积极影响,而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汽车、机械、电子、通讯设备、冶金、石油等行业。 (四)财政的社会保障预算面临增支压力
从国外情况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也日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向市场化转轨的过程之中,种种迹象表明,向市场化转轨固然有助于提高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社会不稳定系数加大的负面影响。世界银行在1998年专题研究报告《2020年的中国》中曾告诫我们:中国需要
“建立一个既有竞争又充满关怀的社会”。这一报告曾尖锐地指出,中国在将市场力量引入经济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一些风险特别是就业和收入的风险也在增加。因此,在中国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预算体系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
加入WTO将使中国的就业和收入风险更加凸显出来,由于部分产业及其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将会受到程度不同的冲击,中国失业人数(包括下岗职工)趋于增加,政府财政需要相应增加这部分失业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及再就业费用。如果因加入世贸组织而产生的失业人数按500万人、人均费用每年3000元计算,则需要财政每年拿出150亿元资金。这一新增支出因素无疑将会加重财政负担。
实际上,进入“九五”时期,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失业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国家财政为此投入巨额资金强化社会保障,不仅解决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还在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从而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但现在我国城镇仍有1300万——1500万失业人员,加入WTO还会进一步扩大失业规模,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入世后如何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社会保障预算,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财政政策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五)政府财政投资规模将表现出增长态势
财政投资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国家宏观政策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