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整理2018苏教版小学南京大学出版社6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1:41: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第八课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设计背景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到了高年级,大脑的成熟以及学习任务的不断提高,他们的无意注意从外界刺激引起逐步向内部兴趣过渡,同时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表现为他们逐步能理解自己的学习责任和社会义务,懂得了自觉主动地学习。但是六年级学生由于学习内容加深,学习压力增加,完成作业的花费的精力自然增加,他们对时间的重要性还缺乏切身体会,还会出现贪玩,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做事拖拉,缺少时间感,随意浪费时间等现象。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培养时间意识。

2.学会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做事效率,克服拖拉的坏习惯。 3.懂得时间的可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正确的时间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做事效率,克服拖拉的坏习惯,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四、教学准备

课件,每位同学准备好记号笔和卡片。 五、教学过程 1、心情话吧

(1)故事体验。播放同龄小伙伴自述的故事,了解主人公的问题。 (2)分享交流。结合主人公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

(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做事要有计划,安排时间要合理,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心灵港湾

(1)阅读体验。学生阅读材料,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材料中提供的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你如何理解合理规划时间?哪些方法你可以做到?哪些方法让你感觉困难?有效时间利用方面,你有哪些建议?

...

...

(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合理规划时间,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并督促严格执行,同时要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最佳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讨论中来,从而自觉意识到有效利用时间的重要性。) 3、活动在线

(1)欣赏心理情景剧

(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你认为小新的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自己平时有没有像小新一样的行为?

(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当日事当日毕,绝不拖延,不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做,只能把明天的事提前到今天做。 (设计意图: 努力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和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促进其主动、健康、和谐发展。) 4、活动在线

(1)让学生写一写,罗列出节约时间的妙招。限制时间,音乐指示,音乐停,停止书写。

(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哪些妙招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哪些妙招还可以改进一下,更适合自己?

(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时间的利用是有方法的,可以学习的,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好。告诉学生:聪明者利用时间,愚蠢者等待时间;劳动者创造时间,懒惰者丧失时间;有志者赢得时间,无为者放弃时间;求知者抓紧时间,闲聊者消磨时间;勤奋者珍惜时间,自满者糟蹋时间。

(设计意图: 与同学分享、交流好的方法,体现心理活动的自助和互助,在这样的活动中,更能深刻地认识到节约时间对于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5、加油站

(1)课件展示,分小组讨论。根据自身的现实经验,分析这些好方法的可行性。

(2)分享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也可以利用这些好方法帮前面案例中的小伙伴解决他们的问题。

(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每个人在生活中不断的尝试规划、管理自己的时间,并能持之以恒,也就能享受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

...

...

(设计意图:生活和实践相结合,解决别人的问题,亦是解决自己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在生活中进行实践。) 6、亲子分享

鼓励学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分享自己在珍惜时间上的心得。

(设计意图: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有助于督促孩子主动培养时间管理意识。)

第九课 妈妈请您听我说

一、设计背景

小学五、六年级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人的心理发育处在活跃状态。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社会了解的进一步加深,主观意识不断增强,以往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地调整,这个时期的孩子就会产生逆反情绪。 随着他们对于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的参与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也随之而不断改变。由于他们的经验和能力具有一定的缺失性,行为和思维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缺乏深度和广度,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事实和思维之间的差距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会常处于纠结与困惑之中。他们为了能够不断地适应各种需求,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思维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所以,这个青春期的孩子烦恼就会油然而生。 二、教学目标

1.协助学生了解亲子冲突的原因。

2.理解父母,学会化解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

3.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体贴父母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父母,学会化解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 四、教学准备

每位同学准备好调查表(见拓展材料)。 五、教学过程 1、心情话吧

(1)阅读体验。学生阅读材料,体验这位小学生的内心烦恼。

(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主人公内心有哪些方面的苦恼?你有没有类似的其他烦恼呢?

(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意见可能

...

...

有越来越多不一致的地方。处理的不恰当,就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惑或烦恼。

(设计意图:通过一位小学生倾诉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妈妈不理解自己的苦恼,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倾诉的欲望,为学生敞开心扉做好铺垫。) 2、心灵港湾

(1)小组讨论。我们是否经常和父母交流,愿意或者不愿意的原因。 (2)分享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我们心中的快乐、烦恼要学会和爸爸妈妈交流,父母的唠叨里包含更多的是对我们的爱,只是有时候他们的表达方式和我们的预期不同,我们应该尝试着多去沟通和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认识到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为父母考虑。) 3、活动在线

(1)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情境编排、设计情景剧,并在班级中表演。 (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的心情怎样?如果你是这个儿子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3)你最佩服爸爸妈妈什么?你最害怕爸爸妈妈什么?你最希望爸爸妈妈怎样?

(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把自己对爸爸妈妈最真实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出来,并与他们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后,我们会更能感受到父母的那份爱。

(设计意图:通过编排设计心理情景剧体会爸爸妈妈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

4、活动在线

(1)学生阅读这情境材料。

(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下面这些做法你赞同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4)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爸爸妈妈和我们意见存在分歧时,我们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来和父母沟通交流,即父母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情境的讨论,让学生学会在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要寻找合适的沟通和表达方式。) 5、加油站

...

...

(1)学生阅读加油站中的三种化解与父母矛盾冲突的办法。(接纳法 折中法 保留法)

(2)教师举例创设情境讲解三种化解矛盾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情境体验三种方法。

(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体验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因意见不一致是很正常的,我们要积极面对,学习解决的方法。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化解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 6、亲子分享

学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分享亲子沟通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 加强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使孩子能更好的与父母沟通。)

第十课 当危险来临时

一、设计背景

小学生天真无邪,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对世界充满幻想,有的小学生由于受电视或故事书中的人物的影响,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倾向,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容易冲动,意气用事,不懂得自我保护。因此,应适当进行教育,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应付策略,一旦面对危险时,能够妥善应付危急情境,有效地保护自己。

小学生不同于成年人,在处理应急的事件特别是带有危险的救助事件时,让学生懂得必须考虑到自己的年龄特征。超出体力和认知能力的应急措施,即使在道德上是有意义的,也不值得大力提倡。因为那样做,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反而会给自己造成人身伤害,做出无谓的牺牲。因此,应使学生明确见义勇为是应该的,但见义勇为不等于盲目蛮干;发挥聪明才智的机智行为,同样能够达到见义勇为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危险和侵犯,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 (2)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救助的技能,提高自我防卫的能力。

(3)培养面对危险和侵犯发生时机智、勇敢、不慌张、不蛮干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救助的技能,提高自我防卫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