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0:34: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摆脱附属的地位,但已不设于于育婴堂、敬节堂内,而纳入真正教育机构之中,正是学前教育地位有所提高的标志。 辛亥革命后,许多保教内容和方法仍沿袭清末效法日本的模式,明确了蒙养园设在国民学校(即小学)内

二,壬戌学制与幼稚园制度在学制体系上的确定 (一)五四运动新文化推动下的教育改革

在其推动下,教育上的改革主要有:恢复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争取男女平等的教育权,学校采用国语和白话文,大学改制,推动“新学制”的版行。 (二)壬戌学制与幼稚园制度的确定

1922年9月,教育部召开学制会议,11月,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改革案》,这就是所谓“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 该学制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没有规定教育方针,是根据“七项标准”制定的。其内容是:①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②发扬平民教育精神③某个性之发展,④注意国民经济力,⑤注意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及⑦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该体系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制”。此学制中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称为“幼稚园”,在小学校下设幼稚园。就学前教育来讲,幼稚园教育在学制中确立,提高了幼稚园教育的地位。

三、蒙养园、幼稚园制度的实施与发展 (一)三种幼稚园模式并存 以举报者划分,可分为公立和私立二种,按办园模式划分为

6

三种:日本式幼稚园,宗教式幼稚园,普通式幼稚园。 1,日本式幼稚园

中国近代的两个学制(癸卯学制和壬子癸丑学制),主要借鉴于日本。这种幼稚园很像小学校,也可叫小学式幼稚园。忽视了儿童自身的心理特征。蒙养院及蒙养园时期的教育主要仿效这种形式。 2,宗教式幼稚园

先于日本在华办的幼稚园,但兴起却在日本式之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新教育逐步由仿日转向欧美,特别是美国影响力占首位。其活动内容比较丰富,如上海崇德女子中学附属幼稚园。这是由1920年由美国传教士黎曼顾开办的。自成体系,其教育方针,管理,内容不受中国约束。直到1925年12月才改变成需符合中国教育部所颁发的课程标准要求。 3,普通式幼稚园

中国人自己办的,没有宗教色彩,采用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五四运动后多受欧美影响。如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幼儿园,杜威院内,这个园在注重儿童特点,探索幼稚园课程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上,很有特色。

(二)幼稚园发展概况

民国初年,由于教育上的民主改革如新教育方针的颁定,女子教育的进一步开放等,必然要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但由于社会上一般人还缺乏对学前教育意义的认识,尤其是执政的北洋军阀政府,只有零散材料记载。

民国时期,幼儿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1930年第二次全国教育

7

会议上,幼稚园已经取得与小学并立的地位。并且也有了幼稚园教育发展的统计。

四、幼稚师范教育的发展

民国之后蒙养园和幼稚园得到发展,幼教师资的培养也得到了逐步提高。

(一)集美幼稚师范学校

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于1927年,是集美九校之一,该校建校原因有三:一是完善集美学校,二是解决幼稚教师的缺乏,三是立足于中国,立足于闽南,研究中国的幼稚教育,尤其要研究闽南的幼稚教育。前两年预科注重基本训练,后两年本科,注重专业训练,特别着重幼稚教育与实际技能训练。 (二),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与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1940年10月,由陈鹤琴创立于江西泰和县文江村,附有小学,幼稚园,婴儿园。1943年2月改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并添设幼稚师范专科。还学校办学宗旨有三:一是培养幼稚园的师资与造就幼稚教育人才,二是开展幼稚教育的理论和教材方面的研究,三是开展陈鹤琴创立的活教育理论的实验。从课程内容上看,可分为精神训练,基本训练,专业训练三项,增加人生心理一科,是创新。教材和教学方法强调尽量与小学和幼稚园的实际相联系,教学方法强调遵照“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原则。在训导方面要培养学生不厌不倦的态度和敬业、乐群、专业、创造的精神,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

8

中国人”学校有优良的校风,充满自由平等的氛围,实行“纯爱”的教育,培养一批批幼教战线的优秀人才。1945年幼师交给江西省接办,1948年幼师并入南昌女师,改为幼稚师范科。 (三)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

这是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于1943年,由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扩充而成。抗战胜利后,1945年迁至上海,校长陈鹤琴。该校注重幼教学术研究,建有附属小学,幼儿园,将课堂教学,实际工作,理论研究打成一片。研究范围包括幼儿,布儿,乳儿的各个阶段。1947年在有名的大场农村托儿所的创办中,幼专师生起了决定性作用。

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实验与探索

学前教育的改革试验,是从调查与反省当时学前教育弊端开始的 。总括这些弊端主要有:第一,对引进的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思考。1928年张宗麟编著的《幼稚教育概论》中,指出福禄贝尔学说中的缺点,如对宗教的迷信,恩物中无乐器,恩物偏于细小等,第二,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不适合中国国情。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照搬外国经验,一切设备教法抄袭西洋成法。陶行知在《创办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将之概括为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第三,幼稚园办成了“幼稚监狱”不适合儿童身心发展。

一,北京香山慈幼院分级学前教育机构及师资培训的探索 于1919年正式成立,它的前身是慈幼局,

9

(一)建立了相互衔接的分级学前教育机构

最低一级是婴儿教保园,专收从出生至四岁的儿童,属于托儿所性质。高一级的人蒙养园(后为幼稚园)收五六岁的孩子。教育方法吸取欧美的经验。 (二)多种途径培养保教人员 1,婴儿教保园中的师资培训

2,幼稚师范学校。此院是北方影院最大的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二,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全面实验 该园后成为东南大学教务科的幼儿教育实验园地。 (一)幼稚园课程实验 1、幼稚园的课程编制方法

实验始于1925年,总结出了用“中心制”的编制课程的办法。该方法似是设计教学法,但又较设计教学法灵活,范围也较宽。利用某个时期的节期为中心制定课程,其编制课程方法陈鹤琴和张宗麟等在南京鼓楼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晓庄幼稚园等实验得出的结论。 2,科目的实验

他们重点实验的科目主要有故事,图画,读法,数法等。 (二)培养幼儿行为习惯 (三)技能训练

包括生活技能,游戏运动的技能,表达思想的技能等。 (四)幼稚生生活历的安排 (五)幼稚园设备的研究与制作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