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03年第一学期《家畜传染病学》(A)卷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0:23: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02~2003年第一学期《家畜传染病学》(A)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2、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称为疫源地。

3、检疫:遵照国家法律,运用强制性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预防和阻断动物疾病的发生,以及疾病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间的传播。

4、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动物三者有机联系,使传染病不断扩展,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这就是传染病的流行规律。

5、疫病防制: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消除疫病的病源,以降低已出现于畜群中疫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并把疾病限制在局部范围内。

6、传染性法氏囊病:由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主要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肾脏的病变和腿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是具有特征性的病变;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7、痒病:又称“驴跑病”“搔痒病”,是成年绵羊偶尔发生于山羊的一种缓慢发展的传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为潜伏期长,剧痒、肌肉震颤、衰弱、萎缩,进行性运动失调最后瘫痪死亡。 8、传染性喉气管炎:由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咳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喉部和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并形成糜烂,传播快,死亡率较高。在疾病早期,患部细胞的胞核内见有包涵体。

9、猪传染病萎缩性鼻炎: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猪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鼻炎,鼻梁变形,鼻甲胃萎缩,以鼻甲骨下卷曲部最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打喷嚏,鼻塞,颜面部变形或歪斜,病猪生长缓慢,常见于2~5月龄猪。

10、猪伪狂犬病: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新生仔猪表现为神经症状,还可侵害消化系统。成年猪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症状,无奇痒。 二、选择题

1、A 2、B、D 3、A 4、D 5、B、C、D 6、B、D 7、C;B;A 8、A、C、D;9、B 10、C、D 三、问答题

1、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它动物。临诊上以口腔粘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FMDV易感动物多,毒力强,传播速度快,流行面广,病毒毒型较多,发病率高,杀伤力不高,影响生产性能。传染源是发病动物、隐性带毒者,羊感染后症状不明显,但可以排毒,本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在牧区,该病一般深秋开始,冬天加剧,春天减轻,夏天几乎不发生。

防制:发现口蹄疫后,应迅速报告疫情,划定疫点、疫区,按“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严格封锁,病畜及同群畜应隔离急宰,同时对病畜舍及污染的场所和用具等彻底消毒,对受威胁区的易感畜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在最后一头病畜痊愈或屠宰后14d,未再出现新的病例,经彻底消毒后可解除封锁。 2、猪细小病毒病:其特征是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生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流产及病弱仔猪。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猪是已知惟一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都可以感染,本病常见于初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怀孕30~50d之间感染时,主要是木乃伊胎;怀孕50~60d感染时多出现死产;怀孕70d感染的母猪则出现流产症状。

猪伪狂犬病: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新生仔猪表现为神经症状,还可侵害消化系统。成年猪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病状,无奇

痒。本病也可以发生于其他家畜和野生动物。 鉴别诊断:病 原:细小病毒 伪狂犬病毒

流行病学:只感染猪 症 状:母猪无明显症状, 不同怀孕时间所产 生的仔猪症状不同

除猪以外也发生于其他家畜和野生动物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等症状,无奇痒

病 变: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度 炎症,胎盘有部分钙 化,胎儿在子宫有被溶 解,吸收的现象

诊 断:猪细小病毒有血凝性

一般无特征性病变

伪狂犬病病毒接种家兔可引起奇痒症状

3、(1)猪瘟流行范围广,新发病猪场由于新购入仔猪引起;(2)流行现状是散发流行,规模小,程度轻;(3)发病年龄小,3月龄以下的猪,其中79%的猪场发病猪的日龄都在90日龄以下,特别是断奶前后和出生10d以内小猪最多。肥猪、种猪很少发病;(4)发病温和,临床不典型。症状和病变不够典型,发病率和病死率下降,病程也明显延长;(5)持续性感染小猪先天性感染,产生免疫耐受;(6)胎盘感染和免疫耐受,导致先天性感染,仔猪出现先天性震颤;(7)猪群免疫力水平普遍偏低;(8)混合感染和并发症,与持续性感染有关。

对策:(1)加强猪瘟诊断和免疫监测;(2)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剂量,要克服母源抗体干扰,初生仔猪乳前免疫,也叫零时免疫,70日龄二免,剂量:种猪4~5个头份,仔猪2~3个头份;(3)疫苗改进;(4)制定控制和消灭猪瘟的规划;(5)紧急预防接种。

4、病原:A型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易感动物主要有鸡、火鸡、鹌鹑、鸭、鹉及野禽等多种禽类,其中火鸡最常暴发流行,传染源主要是病禽,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传染。高致病型禽流感病毒以H5、H7亚型最为常见;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以H9亚型最为常见。 高致病性禽流感

症状:体温升高,肉髯水肿,脚鳞紫变,拉黄绿色稀粪,垂翅,脚软,产蛋鸡产蛋下降,发病率、病死率均很高。但该病的传播效率似不及低致病性禽流感。

病变:全身浆膜、粘膜有小出血点,尤其与肌胃相邻的腺胃粘膜、肌胃角质层下出有出血点;胸骨内面、胸部肌肉、腹部脂肪和心内、外膜均有出血点;头、眼、颈和胸部的水肿部位皮下呈淡黄色胶样浸润;肝、脾、肾、肺常见灰黄色小坏死灶。 低致病性禽流感

症状:发病突然,呼吸困难,拉稀,产蛋鸡产蛋下降;发病率高,病死率不高,因继发感染严重程度不同,病死率有一定变化。

病变:气管粘膜严重出血,肺出血、水肿,可见继发感染带来的其他病变。

鉴别诊断:以流行病学、症状、病变作初步诊断。确诊,分离病毒作血清型鉴定,并以6~8周龄SPF鸡作致病试验,根据是否出现死亡及死亡率高低判定病毒毒力。

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以扑杀发病鸡群、受威胁鸡群紧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低致病性禽流感以疫苗预防接种和生物安全措施为主。

5、在免疫鸡群常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其症状因日龄不同而有差异,幼龄鸡和育成鸡首先表现呼吸道症状,鸡群有明显的呼吸音,有的鸡表现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气,在此症状出现后不久即有以神经症状为主的鸡出现,病鸡食欲减退或停止,下痢,发病后2~3d,死亡率增加,大约在1周后开始下降;成年鸡症状轻,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产蛋量明显下降,软壳蛋增多,少数鸡发生死亡,有的成年鸡唯一症状就是产蛋量突然下降,软壳蛋增多,经2周左右,产蛋量开始回升。病变必须多剖检病鸡才可能看

到腺胃乳头出血等特征病变,病鸡肠道与盲肠扁桃体的变化不明显,但一经发现则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直肠与泄殖腔粘膜可见出血,经常见到继发感染疾病的病变。

措施:(1)严格贯彻执行综合性防制措施;(2)检查和调整免疫程序;(3)免疫:①10日龄左右弱毒苗与IV或克隆-30滴鼻点眼,同时注射半剂量乳剂灭活苗。利用监测手段,掌握抗体水平,若70~90天之间抗体偏低,再做一次弱毒苗的气雾免疫与油乳剂苗的联合免疫,17周再进行一次新城疫弱毒疫苗和油佐剂灭活苗的加强免疫。根据抗体水平的监测,决定是否再进行补免,②10日龄IV或克隆-3滴鼻点眼,25日龄克隆-30或IV系肌注,同时分点注射半剂量油佐灭活苗,根据监测结果掌握抗体水平,通常不必在70~90日龄进行气雾补充。17周进行新城疫弱毒苗和油佐剂灭活苗加强免疫,加强抗体监测,接近临界水平时,应同法加强免疫。(4)成年产蛋鸡或其他日龄鸡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均应进行紧急预防接种,以控制疫情发展。

6、疫苗:(1)弱毒疫苗:①低毒力的野外分离物;②人工致弱;③异源毒株;特点:①用弱毒或无毒的病原微生物制成;②可采取自然感染的途径免疫接种;③可产生分泌型抗体;④免疫在机体内有毒力恢复的潜在危险;⑤疫苗不稳定,不易保存和运输,有效期相对较短;⑥接种剂量较小,类似一次轻型感染过程;⑦产生免疫应当较快,但维持时间短,与灭活苗配合使用效果好。(2)灭活疫苗:①用灭活的病原微生物及毒素制成;②安全,在制备过程中能杀灭任何可能污染的其他生物学因子;③不能产生分泌型抗体,致细胞免疫能力弱;④灭活时可能损害或改变保护性抗原决定簇;⑤可能产生毒性或潜在的有害免疫反应;⑥只能皮下或肌注,使用不便,疫苗较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有效期为1年。接种剂量较大,产生免疫应答慢,但免疫力的维持时间较长,与弱毒苗配合使用效果好。(3)基因工程苗,①基因缺失苗;②活载体疫苗;③亚单位苗;④核酸疫苗

免疫接种是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有组织有计划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任何过分依赖疫苗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有害的,必须坚持传染病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才能有效控制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