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评价一致性学习心得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3:14: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做一位专业型教师

——听张涛主任论“教学目标评价一致性“有感

3月27号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威海市教研中心张涛主任执讲的“让教学走向专业“学术报告,收获非常大。张涛主任是生物教研主任,每一次的省市级优质课、教研会,他都会发言,而每一次我都会在专业知识上有很大提升,”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理论本身就是在生物学科教学中需要全面贯彻落实,这次能够详尽的了解这一理念,让我激动不已。

我们是新时代的教师,新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我们在教学时必须面对的主体是学生,这就和张主任提出的“生命化课堂“不谋而合,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的生命化会给课堂注入全新的活力,这一活力也必定让学生的学习焕然一新,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且人性化。但是”生命化课堂“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极高的,要求教师做一位“专业型教师”。我是一名专业型教师吗?答案很显然,还不是。那么怎么让自己称为一名专业型教师呢?张主任为我们做了解答。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此路径可以表述为:内容或水平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也就是说,当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表演、交流、练习、测试、作品等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教学与评价不是先教后评,而是一个过程两个方面,即一体两面。

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之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作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预设是前提,是底线;生成是必然,是机智。

归纳起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二是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三是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四是体现“像专家一样思考”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目标一致性。

张主任的报告有理论有实践,以实际课堂为依托为我们分析了教学中如何体现“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这本身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而言,就是“生命化课堂”。归纳起来,怎样做到“一致性”?就是在设定目标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目标就是这一节课的灵魂、指明灯,并且通过“前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手段来反馈目标的达成度。

任何一堂课都不是孤立的知识传授,它需要考虑和顾及的东西很多,每上一节课都需要目标的指引。课程改革时至今日,太多的课堂模式,太多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但一切改变都离不开一个灵魂,那就是教学目标,教无定法,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评价机制,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有所得,同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将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