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推荐作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22:40: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一、名句赏析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赏析 这两句诗写耳之所闻,目之所见。一只离群之雁在野外号叫,惊恐的鸟儿在林子里窜飞不停。从写景状物来看,孤鸿凄厉的号叫,鸟儿遇惊在月光下乱飞的影子,这一声动和一形动,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上衬托出了夜的死寂。从摹情表意来说,孤鸿乃失群之雁,是诗人自喻。名噪一时的“竹林七贤”,在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下,迅速崩化瓦解,诗人便似孤鸿,既是身之失群,更是心之失群,诗人的感慨无处诉说。而那在月光下如鬼魅般飞来飞去的鸟儿,更暗示如影随身的惊惧感让诗人难有一时一刻的安宁,可又偏偏身处夜之笼罩之下。

二、中心主旨

此诗列八十二首《咏怀》诗的第一篇,实为这些诗的总开端,如同序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抒发了诗人一种欲排遣而不能的绝望之情。

三、写作特色 1.感情含蓄。

在这首诗中,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外”是此诗显著的特点。

2.动静结合。

这首诗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意味着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以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这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杂诗十二首(其二) 一、名句赏析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

赏析 当陶渊明壮志不得伸展而转托田园之后,虽然努力使自己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乐趣,有时甚至企图以醉酒忘世,或者以道家顺应自然的态度对待人生,但这些都不能完全消除他壮志未遂的苦恼。由这四句诗可以看到诗人在光阴虚掷中极度矛盾不安的心境。

二、中心主旨

陶渊明共有《杂诗》十二首,此为其中第二首,写长夜难眠,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的悲哀和世无知音的寂寞。

1

三、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

陶渊明青年时代曾有过“大济于苍生”的宏愿,自言“少时壮且励,抚剑独行游”。虽因“性本爱丘山”,与污浊的官场格格不入,终至拂衣归耕,但是他并未真正淡忘于世事。本篇即展示了他的这种心情。这首诗由时节的变易发端,以暗示岁月无情的流逝,进而引出诗人“有志不获骋”的深切悲愤。在这个月白风清的静夜,他孤独地品尝着心底的悲凉,只得对影独酌,聊以自遣。清旷的夜景与压抑沉重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有志难酬的悲哀和世无知音的寂寞之情,与清旷的夜景交相融合在了一起。

越中览古 一、名句赏析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赏析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王宫中挤满了如花的宫女。最后一句写今日凄凉——只有几只鹧鸪鸟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与一、二句所写昔日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借此,诗人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之情。

二、中心主旨

这首诗是诗人南游吴越时写的,表达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三、写作特色 今昔对比的描写。

诗中的今昔对比方式不同寻常:诗人着重渲染的是昔日的繁华(前三句),而以今日的凄凉反衬(末句),尽管都是描写客观事物,其中却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众所周知,越王勾践曾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其后经过20年卧薪尝胆,才取得了“破吴”的胜利。可是胜利后他做了些什么?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另一幅是宫女们个个打扮成花一般的美人儿,在宫殿里恣情欢乐。这表明越王勾践已经把昔日的屈辱和苦难忘得一干二净,而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使胜利化为乌有——“只今惟有鹧鸪飞”,就是明证。如此强烈的对比是很能发人深思的。

一剪梅 一、名句赏析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这两句表现了李清照特有的语言风格: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眉头”是人的感情外露的地方,是别人看得见的,而藏在“心头”的感情别人却看不见。按常理来说,愁锁眉间和愁情在心是完全一致的,惟其在心,发而为形,才有愁锁眉间之态。范仲淹的《御街行》就有这样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取意即如此。李清照虽是化用此句,却化得出奇,把愁说成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按说,

2

愁果真能运动的话,其方向应当是由内而外,达成一致,但女词人却将这本属一致的东西说成此长彼消的东西,将由内到外的运动说成由外到内的运动,又用“才……却……”这种句式表现它运动之速。如此造语不仅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从这一“下”一“上”之中还可以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二、中心主旨

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是写给新婚不久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主要是诉说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切盼丈夫早日归来,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

三、写作特色

清新的笔调,细腻的风格。

这首词是写闺情的。我国古代诗词中写闺情的很多,但绝大多数是男性诗人代言,而此词却是女词人写自己,笔调清新,风格细腻,耐人寻味,确实与众不同。

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红藕香残”是以点代面的写法,因为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了,这就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再深一层说,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玉簟秋”,也不只是说天气变凉,其实跟她独守空房的关系倒更为密切,也是表现她的孤独感的。于是她想到了一个排遣寂寞的方法:“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个“独”字用得很妙,这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同去划船该多快乐啊。正因为如此,她人在船上,心里却仍然想着丈夫,想到丈夫的信该到家了,甚至猜到信中会告诉她归来的日期,这又给予她很大的安慰。这样一想,她仿佛觉得自己身处西楼上,望着天上的月儿,在计算着丈夫离家的日子——所谓“月满西楼”,也就是“西楼望月几回圆”的意思。

忽然间,女词人又回到现实中来。“花自飘零水自流”,这是写她在舟中所见。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词中用“自”字也很妙,女词人移情于物又转过来借物抒情而炼字,正如屈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了韶光易逝的感慨。由此再转入直白:“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是把夫妻双方合在一起写,表明女词人也很理解丈夫此刻的心情,是女性的细腻处。但这不过是一种铺垫,词的主旨其实落在最后两句上:“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这是女词人特有的深婉细腻的风格的具体表现。

今别离(其一) 一、名句赏析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赏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轮船不畏惧逆风,不因逆风而停留。轮船驰去迅速,送的人未及返回,离别的人已在天的尽头。送的人望着离去的人的背影,倏尔就不见了,不由让人望远兴叹,徒增悲伤之情。“烟波杳悠悠”句化用了唐人崔颢《黄鹤楼》诗中“白云千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