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统计数据整理之统计汇总和整理结果的显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20:01: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题】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第五节 统计数据整理之统计汇总和整理结果的显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统计汇总的含义;掌握统计汇总的技术;掌握统计表的设计;了解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小型统计汇总能力;能够根据任务设计统计表,并绘制简单统计图。

3.德育目标:树立严谨规范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统计表的种类、统计表的结构和统计表的设计。 2.教学难点:统计表的设计原则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自学研讨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媒体】

《统计基础知识多媒体课件》和sve.hep.com.cn中教学资源。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复复习习】(6分钟)

分配数列的种类及构成要素;组距式分配数列的编制步骤;组距、全距和组数的关系。 【导导入入】(1分钟)

统计数据整理的步骤中,最核心部分就是统计汇总。从完整的统计整理来讲,统计分组仅完成了整理工作的一部分。在分组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大量的汇总工作,即把总体单位各个方面的标志表现综合为指标。从而根据指标来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规律。达到个体认识到总体认识。 【新新授授】

一、统计汇总(10分钟)

(一)统计汇总含义

1.含义:是指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单位各方面的标志表现进行综合和加总,最终得到总体指标的过程。

2.意义:统计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得到指标,没有汇总,就没有指标。因此,汇总是统计整理的主要内容,中心环节,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各种形式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设问:统计汇总的是标志的表现,而标志的表现有用文字表示的和用数字表示的那么我们汇总的是哪些具体内容。

(二)统计汇总的内容 1.总体单位总量方面的汇总

也叫做次数频数的汇总,即汇总各组和总体的单位个数。这一内容的汇总结果,就是总体单位总量。它是研究总体在分组标志上的一般分布状况的直接依据和基础,也是进一步深入分析的重要依据。在许多标志上的分析,都是以它做权数的。

例如调查某中职学校财会班所有学生的基本情况,可以先按性别进行分类,那么男性总人数或者财会专业总人数,均是总体单位总量方面的汇总。

2.绝对数标志值的汇总

即是绝对数或总量形式的标志值在各组的加总,最终合计为指标即总体标志总量。 例如上例中,所有学生的身高加总求和得到的即是绝对数标志值的汇总。 3.平均数和相对数标志值的汇总

按照标志的严格定义,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中包括平均数和相对数。总体各单位的平均数和相对数标志孩子不能直接加总,因此,汇总这两类标志时必须先把它们的绝对数分子和分母分解出来,然后再把分子和分母进行加总,通过对加总结果的对比计算,来汇总总体各单位在各组的平均数和相对数标志值。

教师提示:在汇总时要注意,标志值的的汇总不能违背、歪曲标志的基本含义或要素的规定性。单位数和绝对数标志值的汇总,只是范围的扩大,不会改变标志的要素规定性,因此汇总是可以直接相加就可。

而平均数和相对数标志值属于对比分析性标志,它要求的是质的可比性。汇总的结果也必须符合这一质的规定性。例如,劳动生产率应该是总产出与对应的活劳动消耗之比,汇总结果也必须是这一含义。如果用各单位的劳动生产率直接相加的话,就会违背了这一含义,所以不能直接相加。

在明白了汇总的内容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知道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汇总,这样才能使工作做得严谨、准确和科学。

二、统计汇总的技术和方法(18分钟)

(一)按组织形式和方式来划分,统计汇总工作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是逐级汇总,二是集中汇总。

逐级汇总就是按一定的统计管理体制,自下而上地对调查资料进行逐级汇总。 集中汇总就是将全部调查资料集中到组织统计调查的最高一级机关进行一次性汇总。 教师提示:二者之间的区别是前者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后者是资料直接汇集到最高机关。 (二)按照统计汇总的具体操作来划分,统计汇总方法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手工汇总,二是计算机汇总。这里只介绍手工汇总的常用方法。包括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和分票法。

1.划记法

划记法是采用一定的符号形式,在预先设计好的汇总表上划记汇总的标志内容。常用的符号形式如“正”等,这类方法简单,但只适合于汇总各组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总量。具体操作方法是: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先将调查资料按大小顺序排列。例如,某班学生某科考试成绩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如下:

36 56 60 60 64 64 64 68 68 68 70 70 75 75 75 75 78 78 78 78 78 78 79 79 79 79 84 84 85 85 88 88 89 89 89 89 95 95 98 100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下面的步骤体验此方法的含义。

(2)根据同限分组法的规定来逐个判断每个数据应属于哪一组 ,便在该组名下划一记号(短线或圆点等),最后依各组内记号的数目计算出各组次数,如表1所示

某班学生某科考试成绩汇总表(划记法)

考试成绩(分) 不含上限 60以下 60~75 75~85 85以上 合计 2.过录法

过录法就是把要汇总的内容从各调查表中抄录下来,加总或综合计入汇总表的相应组或相应位置。此方法对汇总内容的适用范围较广泛。

教师提示:过录法与划记法区别在于它将划记号改为抄录数值。因而,过录法不仅可以满足计算各组及总体单位数的需要,而且还可以满足计算各组及总体标志值总和的需要,在发现分配计算有错误时,也便于核对、调整,无须全部返工。

汇总 ⊥ 正正 正正正 ̄ 正正⊥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计算(个) 2 10 16 12 40

其具体做法见书所示,(此处由学生自学完成,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有利于理论掌握) 3.折叠法

是指在汇总大量格式相同的调查表时,将所有调查表或报表中需要汇总的项目和数值全部折边,并一张一张的叠放在一起,然后直接汇总同一纵栏或同一横行中的数字。

优缺点:简便易行,不需要过录,省时省力,报表汇总中常用。缺点是一旦出现差错,不易查明原因,往往要从头返工。

教师:在此处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采用实际演练方法,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4.卡片法

就是将调查资料先摘录在特制的卡片上,一张卡片为一个调查单位,然后利用卡片进行分组汇总。

优缺点:卡片法无论进行多少次分组,各单位资料只需要进行一次过录,检查也较容易,一般运用于大规模的专门调查和分组较复杂的资料整理工作,比上述方法更为简便准确。

教师:在此处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采用实际演练方法,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5.分票法

是基层企业普遍使用的方法。做法是将采集来的原始记录,按照统计台帐所设指标的要求进行分组和分类,然后将各组或各类原始记录加总计算,填写到统计台帐。

其实质就是过录法的简便运用。

师:经过前面的统计数据的采集、设计整理方案、资料审核、资料汇总后,接下来就要将汇总的结果显示出来了。

三、统计整理结果的显示(30分钟)

统计整理结果的数据显示,应该选择能发挥统计职能和作用的形式,同时还要方便对统计资料的汇总。

(一)统计表

是最常用、最规范的统计资料表达方法。

统计资料经过准确的汇总后,得到了一系列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数值,将这些指标数值按一定的次序,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出来,在这种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1.意义

统计表不仅是表现统计资料的重要形式,而且是汇总和积累统计资料的重要手段,还是统计分析的有力工具。正确编制统计表对做好统计整理,完成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2.统计表的结构

(1)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四部分构成。 各部分含义及其具体表现如表2所示:

总标题—— 200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横行 标题

主词 横 行 标 题 按经济成分分组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其他经济 合计 企业数(个) 891 1169 793 3754 6607 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197.41 137.64 37.92 743.17 1116.14 纵栏标题 数字资料 总标题是表的名称,用以概况统计表中的全部内容,一般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在表的上端中央;横行标题是横行的名称,代表统计表要说明的对象,一般写在表的左方;纵栏标题是纵栏的名称,用来表示各项统计指标,一般写在表的右上方;数字资料是统计指标的数值,写在各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的交叉处。

(2)从表的内容看,统计表包括主词和宾词两部分。

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通常列在统计表的左边;宾词是说明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通常列在统计表的右边。 其具体内容见表格所示。 3.统计表的种类

(1)按照统计表的作用不同,统计表可分为调查表、汇总表或整理表、分析表。 (2)按照统计表的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统计表可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

①简单表 简单表是指统计总体未作任何分组的统计表,即统计表的主词仅罗列总体各单位的名称或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表。例如表3:

某年某进出口公司出口商品收购计划完成计划情况 单位:万元 单位名称 甲公司 乙公司 丙公司 丁公司

计划数 380 260 430 100 实际数 410 240 450 120 完成程度(%) 107.89 92.31 104.65 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