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与资源均衡配置-2019年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0:30: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与资源均衡配置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是针对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近年来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阶段出现的一个新提法,指的是在城乡之间逐步缩小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差距,实现城乡教育的平衡发展。笔者认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就是要将城乡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与相互分割,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并形成合理分布,使城乡教育紧密结合,逐步缩小乃至消灭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别,从而促使城乡教育融通并协调发展。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与均衡化程度取决于教育资源总量、质量及其配置组合的优劣状态,因此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关键是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优化组合。但是就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看,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差异还比较大,城乡教育均衡化矛盾突出。如何通过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严峻挑战。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探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对农村教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一、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均衡发展是义务教

育的基本要求和目标。2009年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就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中义务教育是重中之重,在义务教育当中均衡发展又是一个重中之重,从这个判断就足以说明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的教育政策也明确要求“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只有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才可以使农村学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才能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推动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二)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教育公平是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一环,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和必然反映。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公民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和接受教育的过程的公平。前者是指适龄青少年都应当享有公平地受教育的权利,它要求我们要坚持和加大力度发展义务教育事业,科学、公平地配置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愿望;后者是指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者能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享受到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它要求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都应在资源配置上体现公平的原则,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同等优质教育资源。城乡

义务教育均衡化要求城乡义务教育共同并协调发展,以利于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摆脱滞后状态,最终实现城乡教育公平。 (三)有利于城市义务教育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大,许多农村家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入读一所好的学校,将来有个好前程,想尽办法将子女送进城里中小学就读,造成农村中小学生大量逆流入城,人为地造成城乡学生数量配置上的失调。而农村中小学生大量逆流入城的原动力就是城市拥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其教育质量有可靠保障。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可以最大限度缩小甚至消除城乡教育差距,使城乡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趋于一致,城乡就读差别就缩小甚至没有了差别,因追求优质教育引发的进城就读热潮就失去动力,农村中小学生入城就读热情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可以有效遏制甚至消除农村学生逆流入城,可以有效避免对城市义务教育造成过大的压力而影响其稳定与健康发展。 二、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制定了多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方面的政策,2003年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专门增加了教育经费保障条款,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点加以规定,要求“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规定:“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教育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