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大纲总体变化说明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17:43: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马哲大纲总体变化说明】

2014年9月16日 15:29

今年大纲马哲部分个别章节有所变化,新增了个别考点,但基本原理没有多大变化,考生按部就班复习即可。具体变化主要体现在:

【第一章】

1.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进行了重新表述。

即:(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们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第一,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等。

2.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这一知识点进行了修改,即:

(1)“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第一,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4-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

第二,1847年《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又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理论。

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命运。

第三,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3.将原“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一知识点的表述改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并新增“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一考点,即:

(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其科学性表现在:

第一,坚持客观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

第二,力求全面地认识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三,自觉地揭示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它的革命性表现在:

第一,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

第三,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第二,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

第三,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正因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望。

4.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考点的表述变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第二章】

1.将原第三大点“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这一知识点挪到“物质世界和实践”这一考点之下。

2.将“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这一知识点做了修改,即:

(1)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第一,物质生产实践。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同时生产和再生产着人类的基本经济关系,由此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第二,社会政治实践。社会政治实践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物质生产基础上,人们形成了复杂的社会政治与公共关系,调整和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活动,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同时所必须进行的实践活动。

第三,科学文化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科学与文化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是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现象及其客观规律的探索过程。

科学文化活动是一个综合体,它既不仅仅是认识活动,也不全是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科学文化实践,主要是指那些具有客观行动和对事物起变革作用的科学文化活动。

(2)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物质生产实践处于基础的地位,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作用。

3.将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这一知识点下的内容做了修改,自然界的概念重新进行了表述,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