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武术中的侠义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0:48: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谈中国武术中的侠义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谈中国武术中的侠义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摘要:中国武术文化传承千年,其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也一直被世人所追捧,哪里有不平,哪里就有侠义,古有劫富济贫打抱不平的大侠,今有见义勇为挺身而出的英雄,可见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侠义精神在当今社会仍然熠熠生辉。

关键词:武术 侠义精神 现代社会 意义

一、 中国武术中侠义精神的概念

《辞海》中对于“侠”的定义是:“侠旧称扶弱抑强,见义勇为的人”。《辞源》对“侠”的定义是:“侠客,指急人之所难,出言必信,见义勇为的人。唐人及后来的武侠小说则专以指武艺高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敢于打抱不平的武士。”两个词典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见义勇为”这个词汇,说明“侠”是见义勇为的。“义”指的就是“正义”,是蕴涵和充满了“正义”内容的。

那么什么叫侠义精神呢?要对一个包含了丰富内容的侠义精神作出一个简明的概念表述,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少论著中都谈到这个词“侠义精神”,为了便于讲述,我们这里把侠义精神的概念理解为所谓侠义精神是指历史上习武者以武技为手段,以道义为规范,在社会活动中显示出自我价值的一种自觉心理状态。

这个解释中强调了两点,第一,武术中的侠义精神一定是以武技为手段,第二,肯定是以道义为规范,一个习武者如果没有了道义规范可能成为江湖上一霸,或者成为统治阶级的鹰犬,在社会实践中显示他自我价值的一种自觉心理状态。常年寒来暑往的种种体肤磨砺,习武者不但把道德伦理的要求深深地印入了自己的灵魂深处,而且锤炼出了百折不挠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原来抽象的道德概念已经转化为一种内心的价值认同,这样就初步完成了对一个习武者的道德教育过程。紧接着的是对习武者一种侠义精神的主动选择和不懈追求。从这个意义上,从道德规范到师门伦理道德规范,到意志品质,到侠义精神,是三个有机的实践过程,从师门伦理到意志品质,这是在习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当你完成了这两个教学过程以后,初步完成了对一个习武者的道德教育过程,紧接着的就是在实践中实现或体现这种侠义精神。

二、 侠义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前不久,金庸先生在深圳演讲谈及“当代人最需要继承和提高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侠义’二字。中央电视台做‘感动中国’的专题节目,要我推荐‘感动中国’的年度人选,我选择的人物都是有侠义精神的人。现在中国最缺乏的就是侠义精神。”

对于金庸先生的话,很多人表示不可理解,认为侠义精神只是历史产物,对当今社会而言是一种累赘,并且对于当今社会的青少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错误引导,当今不需要侠义精神。

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拥有的价值理想或者是最优化社会价值进行期望、选择

1

和评价的,人们在欣赏侠的高超武功,更崇尚侠的人格魅力,在道德本位的规定下,艰苦的体肤磨砺是一个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武也只是捍卫道义的手段,否则习武就会陷于无穷的迷茫,甚至误入歧途。孔子说过,“好勇而不好学,其必也乱;好刚而不好学,其必也狂”。我们这里如果把勇和刚比作武技或功夫,就需要习武者的学,这个学也就是习武者本人的秉性修为,和对道义的认识和把握,这就是内胜。如果没有这种内胜,没有道德的自我规范,在以后社会实践行侠仗义的外亡中,英雄可能成为霸道江湖的枭雄。 我们看到在《史记》这部书中,司马迁首次对侠的道德概念作出了归纳,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其诺必成。”所以说,从司马迁对侠的这种概括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对侠的认识更多是侧重在对侠那种重诺敢为,不望图报的特点上。但以后对侠的道德要求则明显集中于对义的范围之内。义,是指合乎一定的道或理,也就是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在《礼记》中曾经说过,义者,义也。韩愈曾经解释过,行为义者,义。引申开来,这里的义就是指道义。唐人李德裕的《豪侠》中说过,“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所以说,侠必须主持正义,道义,义是侠的精神立法。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属于出家人的少林寺,在明代时少林武僧能够听从朝廷调遣,或者征讨农民起义军,或者在国家危难之际奔赴前线,与来犯的倭寇浴血奋战,我们了解了这种价值取向以后,对作为出家的少林寺在明代时听从朝廷调遣去征战、奔赴沙场,就不难理解了。以致于像顾炎武这样的一代学者也对此大加赞赏。

而成立于1909年的精武会在它的精武会训中曾经对每位会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凡我会员必须以仁爱为怀,服务为旨,牺牲个人力量以造福于人群,忠心待人,廉政守己,见义勇为。”毫无疑问,这种几乎完美的道德要求是一种侠义精神在生命哲学中的闪现,它在很大程度上被赋予了沉重的道德情感,正因为这样,这种侠义精神也得到了当时社会的高度认同。当时大家知道,中国进入民国时期,照样面临着内乱外患的动乱局面,在这种状况下有人提出,民生维艰,老百姓流离失所,谁来拯救呢?是为侠乎,当然说,这样的观点没有摆脱传统农耕文化的规定。事实上,中国以后的发展之路也证明了这个说法并没有它的时代意义,但是,从中也反映出一条人们对侠义文化的重视。

伴随着习武者整个习武生涯,侠义精神如同武学中的至高境界,时常拨动着习武者的道德心弦,同时这种侠义精神又有高度的道德指向,驱动习武者用毕生之力去实践,习武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自己道德水平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延伸到侠义精神上来,在现在的社会中或者称为江湖中,侠义精神主要表现在:

1. 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见义勇为

电影《硬汉2》中的老三说过“坏人都需要教训”,然而教训不能全部依赖于警察,因为警察不可能随时到达现场。因此,教训坏人很多时候是“江湖”中人的事,但也要注意分寸。

2. 弘扬正气、扶危济困

正所谓,朗朗乾坤邪不压正,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人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按照“江湖”道义来做事的,如果说真的有地方需要身不由己,那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在不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同时弘扬社会正气,彰显武者的侠义精神。

3. 不计名利、助人为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