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2:36: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作者:财政部 发布时间:2018-01-10 浏览次数:239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 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
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 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
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第四条 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 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 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 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 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
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
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 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
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 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
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 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第六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负责。
第七条 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 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包
括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 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 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第二章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
第八条 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 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
评估。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 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
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
第九条 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单位领导担任组长。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 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第十条 单位进行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 面:
(一)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包括是否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 门或牵头部门;是否建立单位各
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协调和联动 机制。
(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 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权责是
否对等;是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 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
(三)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执行是否有效。
(四)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建立工 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
制;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和 能力。
(五)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包括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
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编制财 务会计报告。
(六)其他情况。
第十一条 单位进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
关注以下方面:
(一)预算管理情况。包括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间 沟通协调是否充分,预算编制与
资产配臵是否相结合、与具体工作是 否相对应;是否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决算编报是否真实、完整、准 确、及时。
(二)收支管理情况。包括收入是否实现归口管理,是否按照规 定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收入的有
关凭据,是否按照规定保管和使用印 章和票据等;发生支出事项时是否按照规定审核各类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
(三)政府采购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 购业务;是否按照规定组织政府
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程序;是否按照 规定保存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
(四)资产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实现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 任;是否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
点,对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是否按照规定处臵资产。
(五)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按照概算投资;是否严格履 行审核审批程序;是否建立有效
的招投标控制机制;是否存在截留、 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是否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六)合同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是否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
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七)其他情况。
第十二条 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一般包括:
(一)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合理设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 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
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 作机制。
(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 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
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 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三)归口管理。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
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 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四)预算控制。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 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五)财产保护控制。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 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
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 全完整。
(六)会计控制。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 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 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七)单据控制。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
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 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
(八)信息内部公开。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
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 围、方式和程序。
第三章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第十三条 单位应当单独设臵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 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
制工作。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财 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第十四条 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
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 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
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 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
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 经济活动的关键岗位。
第十六条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与其工作岗位 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
单位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 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
素质。
第十七条 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建立 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
力的会计人员。
单位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 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
计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第十八条 单位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将
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 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第四章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第一节预算业务控制
第十九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
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臵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编 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条 单位的预算编制应当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 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
准确。
(一)单位应当正确把握预算编制有关政策,确保预算编制相关 人员及时全面掌握相关规定。 (二)单位应当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 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
沟通协调机制,按照规定进行项目评 审,确保预算编制部门及时取得和有效运用与预算编制相关的信息,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第二十一条 单位应当根据内设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对按照法定 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
标分解、审批下达,规范内部预算 追加调整程序,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作用。
第二十二条 单位应当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 严格有效执行。
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 况,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
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第二十三条 单位应当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 确、及时,加强决算分析工作,强
化决算分析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单 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
第二十四条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 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 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第二节 收支业务控制第二十五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单位应当合理设臵岗位,明
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
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六条 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 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 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 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
据,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 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
第二十七条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
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 票款一致,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 挪用或者私分。
第二十八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 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
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单位应当 按照规定设臵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