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甘肃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题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21:40: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年甘肃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题一

(总分150,考试时间120分钟)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 A. 《学记》 B. 《论语》 C. 《大教学论》 D. 《普通教育学》

2. 我国法律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年。 A. 6 B. 7 C. 8 D. 9

3. 我国古代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明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是(     )。 A. 环境 B. 教育 C. 遗传 D. 人的主观能动性

4. 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5. 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是(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拉伊

6. 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目的、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是(      )。 A. 课程内容 B. 课程标准 C. 课程资源 D. 课程体系

7. 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喻育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被烧死。 这个比喻运用到教学上,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直观性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启发诱导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8.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强调了教学评价应注重发挥(      )。 A. 导向功能 B. 发展功能 C. 反馈功能 D. 管理功能

9. 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 理论联系实际 B. 做到因材施教 C. 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 万老师教学认真,经常辛辛苦苦从上课讲到下课,嗓门特别大,被同事戏称为“全天候广播员”,但教学效果一直不好。 万老师需要反思的是(      )。 A. 教学方式 B. 教学目的 C. 教学态度 D. 教学条件

11. 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 复杂性 B. 延续性 C. 创造性 D. 示范性

1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 说服教育法 B. 锻炼法 C. 陶冶法 D. 榜样法

13.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训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14.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     )作用。

A. 桥梁作用 B. 关键作用 C. 主导作用 D. 决定作用

15.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 陶冶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实际锻炼法 D. 品德评价法

16. 教师能够灵活、巧妙地处理好课堂上的意外情况,这说明教师具有较强的(      )。 A. 专业知识

B. 心理素质 C. 教育机智 D. 教学技巧

17. 班主任要善于恰如其分地确定班级发展目标,制定班级发展规划。 这表明教师应具有(      )。 A. 教育教学能力 B. 班级管理能力 C. 道德反思能力 D. 精神关怀能力

18.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是(     )。 A. 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 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 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9. 新课改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 A. 国家、地方、校长三级管理 B. 国家、地方、教师三级管理 C. 国家、校长、教师三级管理 D.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20. 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 全面了解学生 C. 培养优良的班风 D.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2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 A. 德育 B. 智育 C. 创新教育 D. 全面发展教育

22.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教师的(      )。

A. 教育理论知识 B. 文化科学知识 C. 崇高的职业道德 D. 过硬的基本功

23. (      )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 A. 演示法 B. 讲授法 C. 谈话法 D. 讨论法

24. 贯彻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 满足社会、家长提升升学率的要求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5.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