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浙江省台州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试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1 2:25: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20. B 21. D 【解析】

20.锋面仅发育于低压槽中,据图,根据锋面位置可知,甲西侧为低压,则甲处气压梯度力为自东向西,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风向右偏成东南风,选B。

21.④地气团位于冷锋锋前,受冷气团驱动被迫抬升,A错;②地、④地均位于冷锋的锋前,降水的概率相当,B错;④地位于冷锋锋前,冷锋一般为锋后降水,故该地强降雪天气的几率不大;②④地即将冷锋过境,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据此分析选D。 【点睛】 锋面系统:

(1) 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2) 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22. A 23. D

答案第7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

22.城市功能区中,住宅用地占地面积最大,据此,图中甲最可能是城市住宅用地,选A。 23.城镇土地利用规划有效地促进了同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从而导致了城市功能分区,选D。

24. D 25. C 【解析】

24.图中显示,1988年到本世纪初出生人数快速下降,这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造成的,经济的快速发展、生育观念的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不能造成如此明显的变化,据此分析选D。

25.图中两个圆圈年龄相差30年左右,图中80年代第一个圆圈时段出现人口第一个高峰,该段出生人数在第二个圆圈时段时期导致育龄妇女人数增多,促使时段出生人数增多,据此分析选C。

26. A 27. B 【解析】

26.造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长三角的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水平高,A对。城市环境质量、人口增长模式、城市功能分区不是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的主要原因,B、C、D错。据此分析选A。

27.长江三角洲城镇中,苏州比杭州的城市等级低,服务功能少,A错。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B对。南京和宁波不在同一省区,在行政管理上没有隶属关系,C错。台州、湖州的服务等级相同,二者不具备相互覆盖关系,D错。据此分析选B。

28. D 29. A 【解析】

28.二十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自然岛屿的岸线变短;全球农业短时间内可能会增加;疫病的传播变得容易;气候异常,自

答案第8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然灾害频率增加,据此分析选D。

29.根据地质时期的气候图可知,恐龙生活的时期为中生代,气候温暖干燥; 寒冷期比温暖期短;间冰期全球气温波动上升;地质时期,气温一直处于波动变化,并非一直波动上升,据此分析A。 【点睛】

全球变暖是近年气候变化的趋势,主要由自然原因所致,但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也是重要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同时人类大量破坏森林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对温室气体的消耗减少。这些都加速了全球变暖的历程。 全球变暖会导致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人类生产活动方式变化,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增多,等等。

30. C 31. B 【解析】

30.根据材料,箭头方向表示条件由劣到优,容易形成较大规模的城市是地形、气候和河流因素都比较好的交点③处,选C。

31.武汉是交通枢纽,是省会城市,交通、政治因素条件较好,但资源条件欠佳,若X、Y、Z分别表示资源、交通和政治因素,则②符合武汉市的区位,据此分析选B。 【点睛】 城市形成的区位

1、自然因素是基础条件,包含气候、地形、水源等,其中,河流因具有供水和运输、防御功能,成为很多城市的选址地。

2、社会因素,包含经济因素(城市化、工业化、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等)、行政因素、旅游因素、科技因素等。

32. A 33. A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立意在于考查条形统计图的判读方法,具体考查了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和主要国

答案第9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家的能源消费构成。

32.图中占比高的必为煤炭、石油,占比最小的为水电核电,煤炭先升后降,石油后升,据此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能源,依次是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选A。 33.2010-2016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显示,世界能源消费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也就是一直以化石能源为主;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不一致;清洁能源占比持续上升;其它能源占比并非持续上升,有波动。据此分析选A。

34. D 35. D 【解析】

34.④处等压线向下弯曲,为低气压中心;③处向上拱起为高压中心,是因近地面气流上升聚集在此形成的; 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性质相反,据此①地是高压,②地为低压。①②相比,虽然①是高压,但气温不一定低于②地;②地为低压,垂直气压差小于①地,据此分析选D。

35.若①②③④间形成热力环流,①②为近地面,则①为相对的冷源,②为相对热源。据此,②地可能为夜晚的绿洲、夜晚的海洋、城市、夜晚的湖泊,选D。 【点睛】 常见的热力环流

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③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36.(1)地质地貌 太平洋 消亡 (2)地幔 减慢

(3)气旋 顺 水汽输送 减小

答案第10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4)高-低-高 滞后

(5)A岛屿全年高温多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强,成土母质层厚;全年气温高,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分解快,肥力较低。 【解析】 【详解】

(1)按照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来看,地震属于地质地貌灾害。斐济附近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多发地震。

(2)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530千米,已经超出了地壳,位于地幔层,其地震波在传向莫霍面过程中,由于是从地幔进入地壳,速度会“减慢”。

(3) “内森”是台风,属于热带气旋,因其位于南半球,其水平方向上气流呈顺时针辐合。“内森”登陆过程属于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其带来的降水天气,将导致登陆地区形成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减小。

(4)目前,A岛屿所在国家位于东南亚,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主要为高-低-高。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滞后城市化。

(5)A岛屿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强,成土母质层厚;全年气温高,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分解快,肥力较低。 【点睛】

风的形成 台风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一是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二是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三是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四是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台风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减轻旱情,缓解高温酷暑。但同时,台风还会带来狂风、暴雨和洪涝灾害。

台风登陆前后会产生风暴潮、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37.(1)寒冷 降水少(干旱)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答案第11页,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