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中考总复习:数与式综合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提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0:22: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总复习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数与式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提高)

【考纲要求】

(1)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倒数、相反数与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运算

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

一对应;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3)了解整式、分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会利用分

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实数的有关概念、性质 1.实数及其分类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实数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分类:

实数还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分类:

要点诠释: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要点诠释: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是数学中把数和形结合起来的重要基础. 3.相反数

实数a和-a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并且离原点的距离相等. 要点诠释:

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的运算特征是它们的和等于零,即如果a和b互为相反数,那么a+b=0;反过来,如果a+b=0,那么a和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即 如果a>0,那么|a|=a; 如果a<0,那么|a|=-a; 如果a=0,那么|a|=0. 要点诠释:

从绝对值的定义可以知道,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 5.实数大小的比较

(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的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那个负数反而小.

(3)对于实数a、b,a-b>0?a>b;a-b=0?a=b;a-b<0?a<b.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要点诠释:

常用方法:①数轴图示法;②作差法;③作商法;④平方法等. 6.有理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略). (2)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分 配 律 a(b+c)=ab+ac.

(3)运算顺序: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这六种运算中,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开方是第三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首先进行第三级运算,然后进行第二级运算,最后进行第一级运算,也就是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算式里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如果只有同一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7.平方根

2

如果x=a,那么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要点诠释:

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8.算术平方根

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要点诠释:

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可以知道,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 9.近似数及有效数字

近似地表示某一个量准确值的数,叫做这个量准确值的近似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10.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记成±a×10的形式(其中n是整数,a是大于或等于1而小于10的数),称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

考点二、二次根式、分式的相关概念、性质 1.二次根式的概念

形如a(a≥0)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

最简二次根式是指满足下列条件的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要点诠释:

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分式的值不变,叫做分母有理化.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若它们的积不含二次根式,则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常用的二次根式的有理化因式:

n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