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论文----人与自然矛盾的现实状况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56: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与自然矛盾的现实状况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矛盾和冲突一直存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当下,农业生产与土地过度开垦、工业生产与环境污染、资源开采过度、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人与自然之间产生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迫在眉睫。人类对自然界的伤害,自然界总会报复的。要想摆脱困境,人类的表现就必须该有所改变了。

关键字:家园 人与自然 矛盾 环境破坏 可持续发展 正文:

很少看记录片,偶尔看上几次,都给我一种沉重的感觉。这次在马哲课上看了《家园》这部纪录片,感觉十分震撼。

影片仅有短短一个半小时,确实导演历经15年筹备、穿越了54个国家,拍摄了120个景点,动用88000多名员工拍摄而成。

影片开头是以一位故事讲述者的身份,讲述了地球四十亿年的历史及人类二十万年的历史,也深刻地指出了人类为了一己之私破坏了四十亿年营造出的平衡。影片无声的拷问着你我:我们应该做什么?同时也揭露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矛盾和冲突始终存在, 只不过矛盾的尖锐程度不同。古代社会主要是恶劣的原始环境, 不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必须艰苦奋斗才能改善其生存环境。现代社会主要是不适当的资源开发, 破坏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人与自然的基本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普遍矛盾。早在原始社会后期, 就出现了人与自然矛盾的萌芽, 发展到今天, 已成为困扰人类的世界性问题。矛盾产生的直接动因是: 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人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干预、改造自然生态系统, 以获得更多的物质和能量, 这就可能与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要求发生矛盾。“越来越快”,这是影片里不断重复的一句话,它让我们迫切感受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这一矛盾的趋势也是不断尖锐化的。

大约在100 万年前, 地球上出现了现在的人类,这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经济系统, 人只不过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 是处于食物链营养级顶端的消费者,虽然原始人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及其环境也存在着矛盾, 但这种矛盾从根本上说, 属于生态系统内部的矛盾, 表现为一种自然生态过程。

在几十万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消费规模逐渐扩大, 需要从生态系统中获取更多的天然生活资料。而生产力的发展,,大大加强了采集、狩猎等活动

的能力和影响, 这就有可能使某些动、植物资源由于过度消耗, 再生能力受到损害, 甚至造成食物链环的缺损, 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的这一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的采集、狩猎活动, 使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天然生活资料较为困难。这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最早产生的人与自然的矛盾。

农业的产生, 是导致人与自然矛盾缓解的最直接原因。农业通过种植植物和驯养繁殖动物, 把自然生态系统中难以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无机物变为有机物, 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储藏能, 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能力。人们不再花费巨大的代价去获取野生动、植物谋生, 而只要耕种少量土地就能满足需要。而是通过勤劳的双手,讲农业一代代薪火相传。农业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 有机地组成一个生态经济系统, 系统内部物质能量循环转化, 多次利用, 不仅使系统的产出增加, 同时也有利于维持生态的新的平衡稳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此消失。由于农业的发展,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动物栖息地被破坏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到了18 世纪中叶, 这种状况开始发生急剧变化, 发端于英国的产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机械时代的来临,使人们逐步走向了现代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到19 世纪40 年代, 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工业国家都先后完成了工业化进程, 它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现代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 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 而且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我们的时钟一直随着这个机器时代摆动,越来越快。与此同时,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需求也成正比增长。科技发展了,向自然界索取的手段就多了,为了满足经济增长而从生态系统输出大量物质能

量的同时,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剩余物也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成正比例增加。这些工业剩余物绝大部分都没有进行回收再利用或作必要的处理, 而是作为废弃物直接排入生态系统,从而污染了生态环境。过度的开发、利用和大量废弃

物的污染, 已超出了生态系统原有调节机制所能承受的限度, 严重损害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使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

由于认识或利益的局限, 不能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使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粮食不足、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的困境。这是人与自然矛盾发展到今天的集中表现, 它已成为威胁人类发展和前途的重大问题。

在人类对环境不断破坏的同时,生物的种类在默默地减少。然而,现代科学技术虽然已给人类增加了超越自然的能力,但并没有使人类摆脱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正如影片上所说,我们的生命,只是地球千千万万个生命链中的一环。一切都是有联系的,没有什么能自给自足。我们把上苍给我们的生命循环模式给毁了,我们忘记了资源是稀少的。

人类一再的伤害大自然,大自然不会一味的退让,有时也会或多或少的进行报复。就说说中国,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等,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可是,这只是大自然的一点点轻微的警告,如果人类还要继续肆意而为,那么后面将会有更大的灾难。

我觉得,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最好的选择就是 “可持续发展”。人类总以为自然界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就毫无节制的肆意的索取。或许,有一部分人意识到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可是,正如影片所说“要悲观已经太迟”,只有当大自然已经伤痕累累,忍无可忍最终产生报复的时候,一部分人才会想到:是该有所节制的时候了。可是,这种觉醒只是极个别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面对这已经千疮百孔的地球,显然是无能为力的。

上述种种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矛盾, 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始终, 但矛盾的表现方式, 尖锐程度,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 有着不同的特点。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生态破坏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不适当而酿成的自然反馈能力, 它与人类生产力构成相互作用的一对矛盾。当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小于自然的恢复能力时, 大自然会像一个顺从的公仆一样, 不仅能向人们献出自己的一切宝藏和能源, 并且还可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但是, 如果人类改造自然的速度大大超过自然界的恢复速度时, 自然界便以其特有的方式报复人类, 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危机。 参考文献:

1) 中国知网 可持续发展: 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现实选择 徐 春

( 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 100871. 女, 副教授)

2) 百度文库 家园观后感

http://wenku.http://www.35331.cn//view/17c7bad3b9f3f90f76c61bc8.html http://wenku.http://www.35331.cn//view/af86f10e79563c1ec5da7144.html http://wenku.http://www.35331.cn//view/3cd482dece2f0066f53322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