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古村保护规划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4 17:52: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地方传统古村落保护规划探析

——以祁阳县龙溪古村为例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

摘 要:本文以祁阳县龙溪古村为例,在介绍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村落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保护要素、保护层次、街巷空间和古村环境整治等几个方面对龙溪古村的保护规划进行探析,并认为古村的保护应与开发并重,以更好的促进古村传统格局的延续。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规划,龙溪村,探析

1、引言

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是地方传统村落整治规划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永州市龙溪村村庄整治规划为例,对在地方传统村落整治规划中如何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如何保护与延续地方传统风貌等重要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

2、龙溪古村概况

2.1 古村概况

龙溪古村位于祁阳县潘市镇,临沪昆高速。始建于明代1498年,李氏祖上迁居于此,因善经商家境殷实,遂大兴土木,修建了大量的房屋,故又称“李家大院”。

龙溪古村青山环绕,周边山峦起伏,植被良好,树龄200-600年的古树118达棵。拥有一大批明清时期兴建的古建筑,占地36000m,建筑面积11000m。由36栋横屋、36间堂屋、17座游亭、1栋花厅组成规模庞大的民居宅院(见图1)。

经过500多年的不断完善和历史积淀,龙溪村已形成完整的村落格局,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见图2、3)。

2

2

1

图1 龙溪村全貌

2008年,龙溪村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图2 历史要素分布图 图3 李氏宗祠

2.2 村落形态特征

龙溪村选址于山谷脚下,三面环山,具有“形局完整、山环水绕、负阴抱阳”之传统风水格局。数百年来,龙溪村一直延续着严谨的宗族聚居的聚落形式逐步建设。村落依山就势、街巷狭长通幽、院落规整有序、村野相互交融,形成有机生长、和谐共生的村落布局形态(见图4)。

图4 古村格局图

2

3、龙溪古村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历史建筑得不到有效保护

尽管龙溪古村被列入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但由于资金缺乏,很多古建筑得不到有效维修。一些重要建筑,如上堂屋、下堂屋、花厅、绣楼、品字书屋等大多破败不堪、年久失修,或者被作为杂物仓库,有加速损坏、濒临倒塌之趋势。

3.2 村落内部土地利用率低

由于古村内部建筑密集、通风采光差,旧有的街巷空间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再加上大部分建筑破旧,村民纷纷外迁,留下的大多是家庭经济条件差的住户。很多老宅子都弃之不用,也没有进行更新,造成旧村落空宅率较高,土地利用率较低。

3.3 传统空间格局被破坏

龙溪村内部大拆大建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才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街巷和历史建筑陆续被拆除,现代建筑见缝插针;对于历史文物或历史建筑周边区域的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控制不力,造成村落传统格局遭到破坏,地方特色风貌逐步丧失。

3.4 公用设施缺乏,环境质量较差

古村内部道路硬化率不高,消防设施缺乏;绿化空间不足,缺少为村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娱乐健身设施;市政环卫设施不配套,生活污水随处排放,垃圾随意堆放,对龙溪水体带来污染,总体环境卫生质量不高。

4、龙溪古村保护规划对策

4.1 保护要素

规划保护要素由自然环境要素、人文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三部分构成。

自然环境要素是指有山地丘陵特征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包括山体、水体、农田、坡地、植被等,在规划过程中保留一系列自然原生的景观要素。人文环境要素指对居民社会生活、习俗、生活情趣、文化艺术等方面所反映的历史传统文化。人工环境要素是人们的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环境,以及各类文物景点所反映的人工环境特征,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特色构筑物、古遗迹,如李氏宗祠、上下正堂屋、花厅、绣楼等重要建筑。

3

4.2 保护层次及内容

规划对龙溪古村进行分级保护,划分为核心保护区、风貌协调区和建设控制区(见图4)。

图5 保护层次规划图

对于核心保护区的保护和更新应体现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确保核心保护区范围以内的建筑物、巷道及环境不受破坏。区内建设活动应以维修、整理、修复和内部更新为主,其外观造型、体量、色彩、高度都应与保护对象相适应。对该区内新建的不符合传统风貌特色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必须拆除或搬迁。

风貌协调区内严禁任何与村落整体风貌不协调的建设活动,该区内应严格控制新建、扩建、改建道路,不得破坏山地丘陵地貌。

在划分保护区的基础上,对保护区内的每一幢建筑,通过综合评价其建筑建造年代、保存质量、历史价值、风貌状况条件,划分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历史建筑、一般建筑物,并针对不同类型建筑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整治措施(见图6、7)。

图6 建筑风貌评价图 图7 建筑质量评价图

4

4.3 突出整治街巷空间

街巷空间是体现村落格局极其重要的场所,是古村的脉络。整治规划尽量保留原有街巷的空间格局,并对原有空间肌理进行修补、整合。整治原有街巷,疏通或开辟村落消防通道,主要街巷采用当地条石铺地,一般街巷可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卵石铺地;整治街巷建筑立面,对于具有地方特色的门窗、门罩、院墙等特色环境要素予以保留或修复,保护并延续原有街巷空间的尺度和质感。同时,结合古树、古井以及街巷转折处等重要节点空间适当扩大,以满足人行交汇、村民交往、采光通风等多种要求。

4.4 综合整治古村环境

完善古村内部道路系统,加强路面硬化,配套完善给水排水等古村公用设施和环卫设施,加强古村绿化,增添村民健身活动场所。

对古村建筑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整治:历史建筑予以保护及修缮,内部可适当调整更新,以适应现代居住生活需要;近年新建质量较好并与传统村落风貌协调的建筑予以保留,并清洗干净建筑立面;建筑质量尚好,结构及外形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的建筑予以整治。建筑风貌和建筑质量均较差,且占据了村内应有开敞空间的建筑,规划予以拆除;严重影响古村总体规划和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及危房予以拆除(见图8 )。

图8 古村整治规划图

4.5 开发与保护并重

首先,在对龙溪古村的外观特征和内部布局不做根本性变动的情况下,保持村容整体风

5

貌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设施改造入手,进行综合治理,如增设水电设施和做必要的内部装修等,以满足现状生活的需要。

其次,可以通过发展旅游, 开发李氏宗祠、上下堂屋、花厅、品字书屋、后花园、荷花池等旅游景点,通过发展旅游业获得经济效益,提取一定资金再投入到保护的事业中,走“以保护促进旅游、以旅游养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5、结语

地方传统古村的保护,可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提高广大村民自发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地方传统风貌的意识,增强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古村落的保护应该建立在适度开发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要采取财政支持措施进行鼓励,将地方传统村落中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落到实处,切实保护并延续地方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特色风貌。

参考文献

[1] 严云祥.地方传统村落整治规划探析_以江山市大陈村古村整治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8,12:

89-92.

[2] 李小云, 闵忠荣.江西山地丘陵地带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探析_以贵溪耳口曾家村为例[J].华中建

筑,2010,9:106-108.

[3] 周珍,李慧,陈炼获. 试析古村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以《江永县上甘棠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

划》为例[J]. 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0:1-7.

[4] 吕贤军,李志学,蒋刚.湖南张谷英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探析[J].中外建筑,2009(5):122-126. [5] 张丛葵,陈京涛,常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发展—以吉林省乌拉街满族镇保护规划为例[J].规

划师,2008(12):94-98.

[6] 阮仪三,刘浩.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战略思想及理论探讨[J].规划师,1999(1):44-5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