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1)(J)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6 9:25: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7-2018学年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九年级(下)月

考化学试卷(1)(J)

副标题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18.0分)

1. 下列转化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实现的是

A. 由混合物转化为纯净物 B. 由块状物质转变为粉末 C. 由固态物质升华为气态物质

D. 由一种纯净物转变为另一种纯净物 【答案】D 【解析】解: A、由混合物转化为纯净物不一定通过化学变化,例如通过过滤可以把碳酸钙和水分离,得到纯净物水和碳酸钙。错误;

B、由块状物质转变为粉末不一定通过化学变化,例如把块状碳酸钙研成粉末。错误; C、由固态物质升华为气态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错误;

D、由一种纯净物转变为另一种纯净物,是分子种类的改变,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 2015年尼泊尔地震中,搜救犬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它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

埋在地震废墟中的幸存者,这个事实从微观上说说明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可以再分 D. 分子比原子大 【答案】A

【解析】解: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埋在地震废墟中的幸存者,是因为人体气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搜救犬闻到人体气味。

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搜救犬能搜索到幸存者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搜救犬能搜索到幸存者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搜救犬能搜索到幸存者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以再分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搜救犬能搜索到幸存者的主要原因与分子是否比原子大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第1页,共17页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 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 下列受拉萨消费者依赖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 藏香猪肉 B. 大白菜 C. 鲤鱼 D. 牦牛肉 【答案】B

【解析】解:A、藏香猪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错误。 B、大白菜中富含维生素,故正确。 C、鲤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错误。 D、牦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错误。 故选:B。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过滤

B.

称取氯化钠

C.

稀释浓硫酸

D. 测溶液的pH

【答案】C

【解析】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 棉花 B. 羊毛

C. 塑料 D. 天然橡胶

第2页,共17页

【答案】C

【解析】解:A、棉花属于天然纤维,不是合成材料; B、羊毛是天然材料,非人工合成; C、塑料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D、天然橡胶是天然存在的有机高分子材料,非人工合成; 故选:C。

有机合成材料是指人工利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此题是对合成材料的考查,解决的关键是能对合成材料的范围有明确的认识.

6.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 生锈的铁钉浸泡在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变黄色 C. 磷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C

【解析】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则生锈的铁钉浸泡在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变黄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铁锈的主要成分、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7. 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马上用锅盖盖上 B. 电视机着火,马上用水扑灭 C. 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D. 发现煤气泄漏,马上打开电风扇和开灯检查 【答案】A

【解析】解: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灭火,故此选择正确。 B、根据防止触电的情况判断,电视机着火,马上用水扑灭容易导致触电,故此选项错误。

C、熄灭酒精灯时用用灯帽盖灭,不应用嘴吹灭,以免引起失火,故此选项错误。 D、煤气是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电火花易发生爆炸,因此发现煤气泄漏,不应马上打开电风扇和开灯检查,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灭火。 B、根据防止触电的情况判断。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电火花易发生爆炸判断。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

第3页,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