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生产常见事故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22:38: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氯碱生产常见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闫健

(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氯碱厂,山东泰安 271411)

摘要:通过对氯碱生产中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制定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关键词:氯碱生产;事故;预防

氯碱生产是通过电解食盐水生产烧碱、氯气和氢气,以及由其衍生系列产品的基础化学工业,所生产的系列产品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可由于氯碱生产过程中的介质(原料、产品和物料)为易燃易爆、腐蚀性强、毒性大,一旦泄漏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等恶性事故,对环境造成破坏或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所以说氯碱生产企业是一个极易造成污染和发生安全事故的行业。据对1987年来中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统计,从对引起事故的化学物质来看,涉氯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比重占22%,是所有引起事故的化学物质中最高的,大力加强氯碱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刻不容缓。为更好地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高度重视氯碱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应对生产中所发生的各类事故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1 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氯碱生产过程中易发生事故按类别主要分为火灾、中毒、爆炸、灼烫伤、触电等。 1.1火灾事故

在氯碱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火灾事故的物质主要为氢气。氢气是无色无臭气体,属易燃气体,危险性类别第2.1类。容易发生氢气着火事故的部位主要有电解、氢气处理和盐酸合成等工序,这些工序都有大量氢气存在。发生氢气着火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设备或管道损坏,造成氢气外溢或氢气放空处遇明火、静电或雷击,引起着火而发生火灾。

防止氢气着火的预防措施包括:(1)依照《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操作,按照工艺指标控制,杜绝违章;(2)加强生产、处理和使用氢气部位的设备和管道的安全管理,要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设备完好,杜绝氢气外溢;(3)对存在有氢气的部位进行施工、检修中时,应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隔绝、置换),对施工场所进行取样分析,确保区域内氢气浓度在标准范围内;(4)氢气放空管道上要设置阻火器,放空管上部安装有效的避雷装置;(5)输送氢气要严格控制其流速在安全范围内(<7 m/s),并在管道上安装可靠的静电接地装置,避免静电的聚集。 1.2中毒事故

在氯碱生产过程中易发生中毒事故的物质主要为氯气。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有毒气体,剧毒类,危险性类别第2.3类,对眼、呼吸系统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型心脏骤停。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粘膜刺激症状,眼红、流泪、咳嗽、肺部无特殊所见;中度者出现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表现,病人胸痛、头痛、恶心、较重干咳、呼吸及脉搏加快,可有轻度紫绀等;重度者出现肺水肿,可发生昏迷和休克,有时发生喉头痉挛和水肿,造成窒息,还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发生呼吸骤停死亡。慢性中毒: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水肿。容易发生氯气中毒事故的部位主要有电解、氯气处理、氯气液化等工序。引起氯气中毒事故的原因有设备、管道、阀门损坏或氯气处理系统突然停电,氯气泵停止运转,事故氯吸收装置失控等造成氯气外溢而引发中毒事故。

防止氯气中毒的措施:(1)依照《氯气安全规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

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操作,按照工艺指标控制,杜绝违章;(2)加强生产、处理和使用氯气部位的设备和管道、阀门的安全管理,要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设备完好,杜绝氯气外溢;(3)事故氯处理装置是针对事故状态下生产系统内的氯气用碱液进行吸收处理的应急装置,在正常生产时要保证设备良好,吸收液的充足,确保生产系统在发生故障时氯气能够得到吸收,不得外溢造成人员中毒或环境污染;(4)生产岗位要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如氯气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等),并能正确保管和使用,当发生氯气泄漏时,能及时佩带好防护用品,对事故点进行处理,避免事故的扩大和蔓延。 1.3爆炸事故

氯碱生产中所发生爆炸事故分两类: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物理爆炸主要是液氯贮罐、钢瓶使用周期长,腐蚀严重,在充满液氯时,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易发生开裂和爆炸事故;化学爆炸主要有:(1)氢气爆炸,当氢气与空气或氯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4.1%~74.2%,V/V)时,遇明火或静电可引发爆炸事故;(2)三氯化氮爆炸,三氯化氮是氯碱生产中产生的副产物。这是因为盐水中含有铵进入电解槽,在阳极液pH值为2~4的条件下会生成三氯化氮,三氯化氮是一种黄色粘稠状液体,密度大于液氯,有类似氯的刺激腥臭味,在空气中易挥发,当空气中的体积达到5%~6%时就有可能发生爆炸,三氯化氮受热、见光或震动都会分解发生爆炸。国内氯碱生产企业曾多次发生三氯化氮爆炸的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预防爆炸事故发生的措施:(1)液氯储罐、钢瓶等设备要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报废或降级使用;(2)液氯充装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规定的充装系数,避免充装过量;(3)含有氢气的设备、容器在维修动火时,要进行隔绝、置换,经分析合格,并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进行;(4)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严格工艺指标控制,如发现氯中含氢超标,要排查原因,采取措施,消除隐患;(5)对副产三氯化氮,要从源头加以控制,将盐水中的含铵处理达到指标要求,减少三氯化氮的生成;(6)采用酸性水洗涤、高温输送氯气,可有效分解三氯化氮,降低含量,同时采用泵加压包装和输送液氯,将氯气中的三氯化氮化整为零,避免浓度超标。 1.4灼烫伤事故

在氯碱生产过程中可造成灼烫伤事故的物质有烧碱和硫酸。烧碱是氯碱生产的主要产品,它以不同浓度的液体为主,另有固碱和片碱,属碱性腐蚀品,危险性类别第8.2类,危险特性:本品遇水溶解并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健康危害:属低毒类,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易发生烧碱灼烫伤事故的岗位有电解、蒸发等工序,电解是生产烧碱的工序,生产出的液体烧碱温度高,腐蚀性强,液碱一旦泄漏溅到皮肤上,可立即引起灼烫伤;蒸发是对液碱进行加热浓缩提高浓度的工序,高浓度的液碱在高温下对皮肤引起的灼烫伤危害更大。 硫酸是氯碱生产过程中的辅助原料,用于氯气的干燥,属酸性腐蚀品,GB8.1类,健康危害:属中等毒类,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对眼睛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易发生硫酸灼伤事故的岗位主要是氯气处理工序,所用的硫酸大部分为浓度98%的酸,一旦泄漏溅到皮肤上,可立即引起皮肤脱水造成深度灼伤。 预防灼烫伤事故发生的措施:(1)生产中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操作,按照工艺指标控制,杜绝违章,减少跑、冒、滴、漏;(2)生产操作中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3)用于输送碱、酸的泵防护附件要齐全;(4)贮存碱、酸的容器按要求设置防护设施,并定期进行防腐、保温;(5)一旦发生碱、酸溅到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减少伤害。 1.5触电事故

氯碱生产使用的电有直流电和交流电,具有大电流、高电压等特点,有各种用电设备,在生

产操作和设备检修中,都有触电发生事故的可能。引起触电的原因有:电器设备防护附件损坏,造成漏电;移动的用电设备未加漏电保护器;移动维修电气设备时未切断电源;未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或潮湿天气操作和触摸用电设备等。

预防触电事故发生的措施:(1)加强电气设备管理和维护,防止漏电事故发生;(2)移动维修电气设备,应先断电后施工;(3)在使用移动的电气设备时,应安装性能可靠的漏电保护器;(4)操作用电设备应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如绝缘鞋、手套);(5)需要有电工操作完成的工作,其它人员禁止操作。 2事故教训

由于氯碱生产中各类物质有强腐蚀、剧毒、易燃易爆等特性和生产过程存在着高温高压等特点,这是氯碱生产易发生事故的客观因素所在,而生产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在工作过程中违章作业,这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据有关资料统计,氯碱生产企业所发生的事故绝大部分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违反劳动纪律所造成的,因此在生产中反“三违”是杜绝和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生产实际中,对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是非常重视并严加制止的,但对于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却存在着认识不足,思想麻痹的现象,没有把劳动纪律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有机联系起来,这也说明企业在生产管理中,从管理者到职工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是安全意识淡薄的具体表现。 3对策

(1)氯碱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增加安全投入,保证安全措施、安全装置的落实到位,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2)加强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严格按生产工艺规程操作,严格安全指标控制,加强生产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4)加强压力容器的管理,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定期对容器等设备进行检测、检修; (5)加强生产设备检修过程的安全作业管理及各种证件的办理,杜绝违章作业; (6)根据各自生产岗位物料特性和生产特点,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7)对于生产中可能发生的事故,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物质准备,有计划科学地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定期演练和不断完善,有效减少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