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与整理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3 14:35: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土地开发与整理重点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土地开发:指对未利用过但具有利用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采用工程或其他措施,改造为可供利用土地的过程。 2、土地整理:(1)对一个地区或一个流域,通过基础措施进行宏观调控。(2)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的目标用途,采取行政、法律、技术措施进行调控,提高其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3、土地复垦:是对各种人为和自然原因导致破坏的土地,因地制宜地制定各种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期望状态。

4、土地退化: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或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

5、土地改良:为了防止土地退化,改变土地的不良性状和提高土地的生产潜力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

6、盐碱土:指当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分受到环境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不断地在表土积累,当达到危害植物生产时,土壤称为盐碱土。

7、矿化度ESP:代换性钠离子占整个代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数。

8、水盐平衡:是以动态平衡的观点和基本理论,对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水分和盐分数量上的盈亏分析。

9、可溶性钠SSP:是指可溶性钠离子的含量占可溶性阳离子的百分数。

钠吸附比SAR:是指钠离子的含量比上√(Ca2++Mg2+)/2。

10、冲洗定额:单位面积土地上使计划的脱盐层盐分含量降低作物正常生长程度所需要的冲洗量。M(方/亩)

=m1+m2+n-o m1:冲洗前灌水灌到田间持水量时所需的水量,m2:计划脱盐层的盐分降至作物正常生长时的盐分所需要的冲洗水量。

M2=666.67×h×p·(s1-s2)/k p:土壤容重,s:含盐量,k:排盐系数,每方水从脱盐层冲走的盐分,n:蒸发损失的水量,o:降水

11、淤灌定额:淤灌区达到淤灌层厚度所需要水的数量(亩/方)

M(亩/方)=667×H·a/s a:土壤容重,s:每方水含泥沙量

12、土地污染防治:由于人为活动使污染物进入土壤,超过土壤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组成、结构、性质及功能的劣变,从而影响了作物产量、质量和人体健康。 二、简答及论述

1、盐土与碱土的主要区别

2、盐碱的主要特点:(1)溶解度大,20oC,96-700g/L,Nacl-744g/L,NaHco3-96g/L,受温度影响Naso4 0oC-50g,Nacl基本不受温度影响;(2)盐溶液都有强导电能力(3)盐溶液都有较高的渗透压(4)盐水溶液冰点下降

3、盐碱与土壤作物的关系:(1)盐碱过多影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2)盐碱过多直接毒害植物生长,氯离子过多可降低叶绿素含量,烟草氯离子过多可造成结火,钠离子吸收多可影响钙离子、镁离子等离子的吸收,造成缺钙(3)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正常活动(4)盐分类型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物理:板结、分散、泥泞、耕性不好,化学:养分转化(5)影响土壤温度,发凉,盐土水分多,热容大,升温慢,温度低

4、盐渍土形成条件:(1)地下水位高,盐随水上,盐随水下,地下水位相差半米,蒸发量可相差5-10倍,受气候和土壤质地的影响(2)蒸发量大,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春天蒸发量大,降雨少(3)有盐分来源,1矿物岩石风化形成的无机盐;2火山爆发,CO2、SO2落地加重盐分积累;3海水、滨海盐土;4生物残留物;5灌溉水(4)地形地貌,高出不碱低处碱,中地形易形成盐渍土,微地形—低碱高不碱(5)人为因素,灌溉排水抬高地下水位;耕作方式;施肥,增施有机肥可改良盐碱;管理措施,地膜覆盖,开沟躲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