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5:49: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3、旅理专心课设思

导游实务 旅游市场营销学 旅游经济学 旅游商务英语 旅行社经营管理

休闲农业 会展经济 旅游地理学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课程名称 旅游学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tour guide practice Tourism?Marketing Tourism Economics Tourism Business English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Leisure Agriculture 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

Tourism?Geography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36 36 36 72 54 36 54 36 54

二 三 三 五 五 五 六 六 七

学时 54

学分

开设学期

游管业核程建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切入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各核心课程的持续均衡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基点,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人才既看学历、职称,更注重实际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职业道德,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旅游管理学科带头人1人。 重视教师培训,重视继续教育,以在职攻读博士或博士后的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素质,同时通过横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将科研成果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深化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改革成果。

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支持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学习、合作研究,在合作中培养师资,提高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和天津市公派出国指标,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争取更多的出国深造机会。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锻炼,积极申报教师系列外的行业岗位专业技术职称,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加强与行业联系,聘请行业内企业家和专家为兼职教授,逐步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家和学者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保障本专业教师实践、实训能力的提升。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本专业建设发展的基石,本专业将在学历、职称、双师队伍、专业带头人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支持。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对本专业核心课程进行 “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从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入手,加强课程改革,并完成核心课程的能力或技能考核设计,积极打造高水平精品课程,促进课程建设的新发展。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主线,而不是以知识体系、理论概念为课程主干,由过去的“理论先导、实践为辅”变为“任务引导、实践为先”。

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教材要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整合,突出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应用,突出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突出新知识、新技术运用,构建项目式教材体系,也可以直接将企业典型真实的课题作为教材的内容。课程的教材必须是动态的,应不断修改,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的工作任务引入到教学中。

为了保证核心课程的特色水平,旅游管理专业将通过校企共建,组织专兼职优秀教师,集中最优质的资源,与旅行行业的管理人员和一线经营人员合作共同编写出版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教材,将理论、实训、实习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同时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省部级统编教材。鼓励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教材向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方向发展,使课程教材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改革“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引领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努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本专业各课程教学组应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原则,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建设,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普遍运用。科学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要逐步使用网络进行教学

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核心课程的建设的不断进步。

在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的教学中,本专业将大力推行以旅游行业的业务特点来提高经营管理技能训练,强调以真实的案例、真实的任务来设计综合实训,努力做到三个“无缝对接”,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训环节与工作环境对接,素质培养与公司、企业岗位素质要求对接。逐步形成了依托行业,服务行业,求新、求实的教学思路,构建“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除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外,将建立专门的督导机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本专业将每年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教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并且注重学生教学过程的评价。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核心课程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实习期间实行导师制,有专业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跟踪,由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实习鉴定,实习成绩以学生的实习表现(鉴定)为依据,并对实习学生实行奖惩,评定实习等。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的打造上,旅游管理专业将继续重视加强相关的硬件建设,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促进本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将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较大程度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具体措施为继续完善校内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旅行社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酒店实训室等旅游管理专业相关实训基地等。

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拓展一批高质量、有特色、有内涵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根据实训基地具体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参观、见习、顶岗等形式的实训;采取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实习与教学相结合的多种组织形式;同时注重服务社会、服务企业,鼓励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活动策划指导、市场推广等服务。总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本着互惠共赢的原则,着力提高基地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基地的设备、人才和技术资源的作用,加强本专业为企事业单位技术服务的力度,实现资源共享。本专业目前已形成多个相对稳定的专业教学、见习、实习基地,初步形成“教学—实习—试用—就业”相结合的教学就业模式。但是伴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学组织结构和课程学习内容与方式都发生了转变。因此,今后将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市场定位,在维护、巩固原有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就业网络的基础上,根据旅游人才市场需求,进一步拓展新业态(如携程、e龙、途牛旅游)、高层次的学生实习基地和更庞大的就业网络,以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