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考试题库(附答案)-思修考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4:27: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某父亲长年沉溺于打麻将,从不管教子女 B某对夫妻整天吵架呕气,丈夫甚至对妻子拳脚相加 C某丈夫不辞劳苦,20多年精心待候卧病在床的妻子 D某夫妇长年热情主动地照顾身边无子女的邻居大妈

E某儿媳每逢周未都去看望不在一起生活的公婆,帮他们洗刷打扫做家务 12、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 ABCDE )。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E奉献社会

13、劳动法是指调整关于劳动关系以及由劳动关系产生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有( BCDE )。 A自愿原则 B按劳分配原则

C男女平等原则 D劳动者民主管理原则 E公民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的原则

14、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人生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它的永恒和不朽。但不管怎么说,就本质和特征而言,爱情是( ACDE )。 A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之间相互爱慕的关系,容不得第三者插足

B男女双方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选择,不依赖任何客观现实基础而存在 C男女之间基于一定自然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物质和文化因素的互相爱慕精神 D男女双方真诚相爱,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极为强烈持久的情感关系 E男女双方彼此用自己的生活对对方的生活作出完全承诺的决定,终生对爱侣承担责任 15、爱岗敬业所表达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ACD )。 A干一行,爱一行 B不谋私利,不徇私情 C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D以辛勤劳动为荣

16、如果办理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属于下列(ACD )情形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A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 B结婚的女方年龄为21岁

C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 D结婚的男方年龄为21岁 17、职业道德具有( CD )。

A全体性 B具体性 C历史继承性 D时代性

18、结婚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结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BC )。 A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B达到法定年龄 C符合一夫一妻制 D男女双方身体健康

19、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就业措施,即确立了( ABD )就业方针。 A劳动者自主就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单位引导就业 D政府促进就业

20、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与最高层次的要求分别是( C )。

A诚实守信 B爱岗敬业 C奉献社会 D服务群众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的一般含义是:( A )。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B法律是被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2.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在于(C) A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B有约束力 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 D规定制裁措施 3.法律主要体现的是( B )的意志。 A全民B统治阶级 C政党 D整个社会 4.法存在于( B )。

A整个人类社会 B整个阶级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当代中国的法律属于( D )。

A奴隶制法律 B封建制法律 C资本主义法律 D社会主义法律 6.在一个国家里,由部门法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称为( A)。

A 法律体系 B法系 C法学体系 D法的历史类型

7.关于法律部门(即部门法)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形式上表现一致法律规范的总和 B在内容上是一致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C在调整对象为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D在形式上表现不一致法律规范的总和

8 国家的根本法是( C )。

A 行政法 B 刑法C 宪法D 民商法 9.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是( A )。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

10.下列关于我国规范性法律文件效力从高至低排列正确的是( B )。 A行政复议法→宪法→物权法 B宪法→刑法→枪支管理办法 C物权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 D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著作权法 11.《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属于( B )的范畴。 A民法商法 B 行政法 C经济法 D 社会法 12.调整民事和商务活动的法律规范总称是( A )。 A民商法 B公司法 C商标法 D保险法 13.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不属于部门法的是( C )。

A民商法 B经济法 C立法法 D行政法 14.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 B )。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C法院 D检察院 15.( A )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A国务院 B地方政府 C法院 D检察院 16.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B )。 A制定新法和沿用旧法 B 制定和认可法律 C制定国内法和参加国际条约 D制定和解释法律 17.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守法的主体是( A )。

A一切组织和个人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C国家权力机关 D各企事业单位 18.我国行政执法的主体是( C )。

A公安局 B工商局 C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D税务局 19.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 B )。

A人民代表大会 B法院和检察院 C公检法 D人民政府

20.我过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 D )。 A1982年宪法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21.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制”与“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B )。 A“法治”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B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目标

C“法制”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 D“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没有区别 2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B )。

A党中央 B广大人民群众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 23.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 A )。

A宪法和法律 B社会道德 C社会习惯 D风俗和礼仪 2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D ) A、共产党的领导 B、民主集中制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人民当家作主

25.( B )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A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B党的领导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26.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保障公民的( C )。 A生存发展 B基本权利 C自由平等 D人格尊严 27.追求( B )是法律的主要价值目标。 A自由平等 B公平正义 C仁爱宽恕 D尊严权威

28.通过对“法”的语源与词义的考证,可知中、西方的“法”都包含着( B )的内容。 A邪恶 B公平、正义 C驱逐 D仁义 29.下面属于传统的国家安全的是(A)。

A政治安全 B经济安全 C文化安全 D生态安全

30.( D )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 A《刑法》 B《民法通则》 C《国防法》 D《国家安全法》

31.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要看( A )。 A社会主义法律思维能否深入人心 B社会主义法律知识能否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