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考试题库(附答案)-思修考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2:24: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BD )。 A逆境往往可以把人打倒和打垮 B受磨难而奋进才是身处逆境的学问 C逆境消解了实现理想的可能性 D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逆境 3.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确立理想信念时,应该( ABC )。

A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B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C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D离开人的生活体验和实际行动,单纯地读书学习

4. 原河北省政府办公厅秘书、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因受贿、贪污罪于2003年10月9日被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死刑。当法官宣布了上述判决后,李真的双腿抖了一抖。他反思自己走向毁灭的根源时说:“人可以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信念,丧失信念,就要毁灭一生”。李真的经历,说明理想信念对人生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BCD )。 A满足人生的全部愿望 B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C成为人生的精神支柱 D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

5.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当社会主义发展遇到暂时的困难和曲折时,也要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这是因为( ABCD )。

A对理想目标的追求不能因为行动中的暂时失败而动摇 B科学信念是建立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 C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会出现曲折和反复

6.从l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到1917年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70年。多少艰难的尝试,多少惨痛的失败,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实践不但没有被扼杀掉,相反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然而,社会主义并未如西方有些人预言的那样走进历史的博物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社会主义运动展现了光明的前景。由此可见( ACD )。 A理想实现的路途是艰难曲折的

B共产主义是一种渺茫的幻想,可望不可及 C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D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7.共产主义具有以下哪几层的含义?( ABCD )。

A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学说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8.理想的特征有( ABDE )。

A超前性 B阶级性 C科学性 D主观性 E时代性 9.理想从对象上可划分为( AD )。

A个人理想 B道德理想 C生活理想 D 社会理想 E长远理想 10.立志高远的正确含义是( ACE )。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要谨慎 C立志做大事 D立志应变化 E立志须躬行 11.对于理想的错误认识有( ACDE )。

A理想理想,有利就想 B人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C凡是理想自然都可以实现 D理想是明天的,只要今天过的好就可以了 E 没有理想的人一样生活的很开心 12.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 BD )

A基本理论 B世界观 C具体论断 D方法论 13.理想、幻想、空想都是( AC )。

A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B有实现的可能性的 C对未来的想象的 D自然形成的 E符合客观规律性的 14. 理想( ACD )

A是指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B是幻想 C 既高于现实,又来源于现实 D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E 随着年龄逐渐丧失 15.社会主义信念包括社会主义(ABD)。

A政治信念 B理想信念 C社会信念 D道德信念 E情感信念16.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是( ABCD )

A共同理想是最高理想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具体表现,最高理想是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础和最高原则

B共同理想是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最高理想是共同理想的最终目标。 C共同理想决定和制约着最高理想的发展 D最高理想指导着共同理想的发展方向

17.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 ABCD )

A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 B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

C理想是基于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趋势的一种特殊放映,是对现实存在的一种扬弃的反映

D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E理想总是带有不切实际的部分 18.作为我们党的最高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 ABCD )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19.下列名言警句说明“立志须躬行”的有( ABC )。 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下列名言警句属于励志警句的有( BCD )。 A 出淤泥而不染 B 志当存高远 C 有志者,事竟成 D 志不强者志不达

21.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 BCD )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A道德观 B人生观 C 价值观 D世界观 E法制观 22.在理想与信念的关系上,( ACDE )

A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 B理想是信念,信念是理想 C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D理想与信念总是相互依存的 E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 2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种共同理想包括的内容有( ABCDE )。

A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职业理想 B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生活理想 C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道德理想 D现代化建设、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社会理想 E爱好和平、反对分裂的政治理想

2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判断标准是( ABCDE )

A是否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B是否具有现实可能性 C是否合乎历史发展规律 D是否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E是否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

25.社会理想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或个人对未来(DE)的追求、向往和设想,包括对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设想和规划。

A自身生活 B社会体制 C文化发展 D社会制度 E政治结构 26.社会理想具有(CDE)方面的特征。

A文化特征 B技术特征 C时代特征 D阶级特征 E表明历史发展趋势 27.信念与信仰的关系是(ABCD)。

A信仰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标准和态度

B信念是非要去做、去执行的坚决态度 C信仰属于信念 D信仰是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 E信念属于信仰 28.非科学信念是(CDE)。

A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 B能经得起实践检验 C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错误认识 D以迷信为基础 E经不起实践检验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爱国主义的调节对象是( C )的关系。

A个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B个人与民族之间的关系;C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D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爱国主义所反映的个人与祖国的关系是( A ). A依存关系 B隶属关系 C敌对关系 D合作关系

3.( D )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的道德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A爱国情感 B爱国行为 C爱国思想 D爱国主义 4.“八荣八耻”中,鲜明反映爱国主义的是( D )。

A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B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C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D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5.“禾苗离土即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体现的是( B )。 A祖国对国土的依赖关系 B人民对故土家园的依赖关系 C国土对祖国的依赖关系 D故土家园对人民的依赖关系

6.( B )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