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3:25: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8.邓小平反复强调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一方面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为了( B ) A. 搞清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B.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C.确立改革的目标模式
D.突破计划经济为主的传统观念
9.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 D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0.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不包括( A )
A.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C.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1.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B )
A.改革 B.发展 C.依法治国 D.依德治国
12.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B )
A.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 B.“三个有利于” C.是否受到人们的赞成 D.工作进展是否顺利
13. 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B ) A.革命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
14.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 B )
A.党的十三大 B.1992年南巡谈话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党的十三大
15.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 B ) A.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社会主义的特征 D.社会主义的目标
16.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 C ) A.它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比资本主义更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它的经济计划性不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C.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D.它的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能够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7.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突出的是( D )
A.发展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 B.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
C.发展经济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问题 D.姓“资”姓“社”的问题
18.邓小平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是( A )
A.生产力发展 B.生产关系成熟 C.上层建筑完善 D.法制健全
13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到底看其是否有利于(BCD )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BD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邓小平同志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这两条原则是指( AB ) A. 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B.共同富裕
C.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意义( ABCD )
A.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
B.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和人民利益目标,在动态中描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C.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 D.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 BC )
A.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
D.马、恩等经典作家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问题 6.“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ABCD ) A. 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B.实践标淮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 C.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7.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 ABD )
A.突出生产力目标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B.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倾向 C. 提出了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唯一途径是革命
D.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做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做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8.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 AD )
A.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 B.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社会 C.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社会主义 D.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
9.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首先要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为此,毛泽东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有( ACD )
A.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B.多发展重工业,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C.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
14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10.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 ABCD )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没有固定的模式
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主要通过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发挥作用( ABCD )
A.使生产工具不断得到改进
B.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技术水平和劳动复杂程度
C.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种类,使各种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D.促进管理科学化,生产要素配置最优化
12.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我们过去( BCD )
A.已经搞清楚 B.没有完全搞清楚 C. 处于摸索之中 D.不是完全清楚
13. 之所以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因为(ABCD )
A.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D.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14.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时,提出( ABCD )
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D.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5.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 ABCD ) A..同等富裕 B.同步富裕 C.两极分化 D.平均发展 16.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 AC )
A.前者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后者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 B.前者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后者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前者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后者不可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D..前者搞计划经济,后者搞市场经济
17.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农村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统计表明,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已从1985年的1.25亿人,减至2008年的2200万人。这一实践表明,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 ABCD ) A.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D.我国政府一贯坚持的重要方针 18.邓小平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意味着( BC )
A. 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B.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D. 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5
一、单项选择题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D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 )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经济建设和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 C.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C )
A. 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B )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
D. 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5.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D ) A.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不完备,不成熟 C.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水平很低
D.处于并特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C )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四个现代化
7.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B ) A.当前的国情决定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C.当前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党的方针政策决定的
8.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 C )
A.四个现代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小康社会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我党的历史文献中第一次使用了“初级阶段”这一概念是( A )
A.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 C.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1987年十三大报告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