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年(2005-2014年)高考文言虚词考查情况统计及详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3:30: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最近十年(2005-2014年)高考文言虚词考查情况统计及详解

最近十年(2005-2014年)高考文言虚词考查情况统计及详解新高考 最近十年(2005-2014年)

高考文言虚词10年考查情况统计及详解 饶水知音 一、“以”的用法和意义(考查72次) 高考真题

请指出下列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逍遥游》)(2014浙江,介词,凭借) (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2014安徽,连词,表结果,以致) (3)具告以事(《鸿门宴》)(2014山东,介词,把) (4)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2013天津,介词,因为) (5)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2013湖南,连词,表修饰) (6)使工以药淬之(《荆轲刺秦王》)(2012天津,2013四川,介词,用) (7)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2012山东,连词,因为) (8)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2012江西,连词,表修饰) (9)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苏武传》)(2012湖南,介词,用、拿) (10)农人告予以春及(《归去来兮辞》)(2011安徽,介词,把) (11)作《师说》以贻之(《师说》)(2011江西,2007上海,连词,表目的,来) (12))醉则更相枕以卧(《赤壁赋》)(2011浙江,连词,表修饰) (13)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2010天津,介词,“按、在”的意思) (14)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2010山东,介词,因为。) (15)以吾一日长乎尔(《论语侍坐》(2010上海,连词,因为) (1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2010四川,介词,凭??的身份)

(17)洎牧以谗诛(《六国论》)(2008天津,2009山东,介词,因为) (18)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2009湖南,2012安徽,连词,表修饰) (19)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2009上海高考,介词,用,拿) (20)问征夫以前路(《归去来兮辞》)(2009四川高考,介词,“把”。) (21)几以捕系死(《指南录后序》)(2009浙江,介词,“因为”) (22)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2008安徽,介词,因为) (23)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2008年湖南,介词,因为) (24)秦亦不以城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006天津,2008福建,介词,把) (25)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2004江苏,2006山东,2008安徽,介词,表原因)

(26)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2007山东,介词,因为) (27)以其无礼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2007福建,连词,因为) (28)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五人墓碑记》)(2007四川,连词,表修饰) (29)梅以曲为美(《病梅馆记》)(2007浙江,介词,把) (30)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2007江西,介词,把)

(31)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廉颇蔺相如列传》)(2006安徽,介词,凭借) (3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2006四川,介词,因为) (3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2006湖南,介词,拿、用) (34)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2006江苏,介词,拿、用) (3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2006江苏,连词,表目的,“来”) (36)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2006江苏,介词,凭借) (3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2005北京,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

(38)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2005广东,连词,因为) (39)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虎丘记》)(2005湖北,连词,因为) (40)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2005江西,介词,因为) (41)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2005山东,介词,拿、用) (4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2005浙江,表目的,“来”) 强化练习

请指出下列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 1、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介词,按照,依照)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介词,因为) 3、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连词,表修饰) 5、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连词,表目的) 6、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助词,表方位) 7、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介词,把。) 8、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介词,把。) 9、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以为,认为。 10、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动词,任用) 11、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羽之死》)(动词,率领) 12、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春夜宴桃李园序》)(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1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副词,已经) 14、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15、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介词,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16、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介词,用、拿) 17、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助词。作语助,表示时间。 18、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19、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介词,凭借) 20、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介词,把)

21、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2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连词,因为) 2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 2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 25、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十二郎文》)(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26、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六国论》)(2004天津,介词,拿、用)

27、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28、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助词。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29、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30、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可译“来”

31、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2004湖南,介词,拿、用) 32、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齐桓晋文之事》)(2004全国,连词,表顺承) 二、“之”的用法和意义(48次) 高考真题

请指出下列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2014四川,结构助词“的”。) 2、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013四川,助词,的) 3、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鸿门宴》)(2013湖南。代词,他,指项伯)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2012,天津,助词,的) 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2012湖南,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6、此亡秦之续也(《鸿门宴》)(2011山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7、臣之壮也,犹不如也(《烛之武退秦师》)(2011安徽,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8、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2010江西,指示代词,这) 9、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2010山东,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2010上海,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2010四川、2013湖南,代词,这样的事。) 12、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2009浙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2008福建,助词,补语的标志,得)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2007山东,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5、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2007天津,代词,指这件事) 1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2007江西,定语后置的标志。) 1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2006安徽,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8、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2005,全国,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2005天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0、且夫水之积也不厚(《逍遥游》)(2005,辽宁,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005天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2、四海之大,有几人钦(《五人墓碑记》)(2005浙江,定语后置的标志。) 强化练习

请指出下列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 1、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狼》)(代词,代物,指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