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时期城市与建筑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3:25: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常熟悉的北宋时候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的是明朝时候南京作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大都会所呈现出来的非常繁华的城市面貌。

洪武二年朱元璋下诏在他的故乡凤阳修建一座大型的中都城,这座中都城只持续了六年的时间工程就停止了,并没有真正建成。但是从它的规划和遗址反映的情况来看,它的整个城市的格局相比较南京城更加地规整一些,它也是由宫城、皇城、外城三座城墙围合而成的。

明朝初期建的南京城和这座没有完全建成的中都城为日后北京城市的规划提供了非常直接的借鉴。明朝初年,占领大都的将领已经对这个城市的格局做了一定的改造。出于军事防御的考虑,放弃了大都城北部的一段地方,然后把城市的南墙往南移了一点。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对整个都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一方面构筑了非常宏伟壮观的紫禁城,然后在紫禁城的外围形成了一圈皇城,皇城的外围就是北京内城的城墙。原本北京也是和南京、中都一样是一个三圈的城墙围合的构成,到了明英宗统治的时

41

期,对城墙进一步用砖来加筑,同时修造城门楼和瓮城。

在城市的每一个角的位置都会修建角楼。目前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处就是北京旧城的东南角楼。

嘉靖三十二年开始对北京城做了新一轮的扩建规划。在城市的南面加筑了一圈城墙,加这个城墙最重要的原因是:明朝中叶这个区域里面居民的数量非常多,城市的街道也稠密,需要加强保卫;其次明朝最重要的坛庙天坛也在这个区域里面,天坛的西边还有一个先农坛,也是为了把坛庙包在城内,所以就加筑了这一圈外城。当然,按照他最新的企图或者最初的设想,希望在城市的西边和北边也再加上这一圈城墙,但没有真的动工。所以最后的北京城就呈现这样一个“凸”字形的轮廓特征,它其实

42

有四圈城墙,只不过外城和内城不是包围的关系,而是一个南北并列的关系。

这时的北京城被梁思成先生赞誉为中古时代最伟大的城市规划杰作之一。城市的布局井然有序,一圈一圈的城墙,一座座的城门,彼此之间有很好的呼应关系。特别是城市本身形成的一条壮观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是从外城的南部正门永定门开始,一直到内城的南面正门正阳门,再穿越皇城的正门承天门,再穿越整个宫殿紫禁城的中轴,最后一直到钟鼓楼为止,这是当时长达九公里的壮观的中轴线。目前正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宫城就是的紫禁城,是当时大明王朝最核心的政治中心和皇室的生活中心。皇城的四面设四座门:南面的正门叫承天门,也就是今天的天安门;东西分别有东安门和西安门;北边是地安门。整个皇城里边除了大内宫城紫禁城之外还设有太庙、社稷坛以及万岁山,也就是我景山;还有大内的西苑,也就是中南海和北海;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内府的机构,主要是为皇室为王朝的核心所服务的,其中万岁山实际上就变成了北京城的全城的制高点,站在这个地方向南俯瞰整个紫禁城,能体会到壮观的中轴线的关系。

北京内城一共设有九座城门。南面有三门,东、西、北各有两座城门。其

43

中正阳门和它前面瓮城的箭楼目前还保留着,但所有的城墙都已经被拆掉了。

德胜门的箭楼也还在,其他大部分的城门都已经消失了。

正因为北京的内城有九座城门,而皇城有四座城门,所以民间又把北京城

44

称作为四九城。皇城的正门承天门以南的区域是主要的官署区,为王朝服务的六部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官署机构都在这里设有办公场所。内城的北部,元朝时所保留的海子,到明朝改成什刹海,在什刹海的沿岸修建了很多府邸、佛寺和道观。这个地方同时也成了北京市民最重要的一片游览区,地位相当于浙江杭州的西湖。明代的北京城的街道系统大致沿用元大都的格局,基本上呈棋盘式的、方格网的布置方式。相比元代而言胡同的数量有所增加,而且当时的居民住宅以四合院作为最主要的形式,有很多四合院保留到了今天,非常适合北京的自然气候条件,住着非常舒服。

京杭大运河在明朝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王朝的税赋收入很大一部分要通过漕运从南方运到北京来,大运河的终端码头不再设于海子的沿岸,而是移到了通州地区,然后再通过陆运的方式运到京城的城内。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整个城市的居民会有一些微妙的区隔,北京流传的一句话叫:东富西贵,南贫北贱。这话从明朝就开始流传,主要是因为很多商人喜欢住在内城的东部,离通州比较近,很多从南方运来的粮食也在北京的东城这个区域设粮仓。西部 离玉泉山比较近,用水包括生活设施方面会更加方便一点,所以很多达官贵人 都喜欢住在西城。城市的外城人口比较多,平民比较多,所以称为南贫。城市的北半部手工业者居住比较多,古代认为这是属于贱业,所以叫北贱。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大致是这么划分的趋势,但往往也会有一些特例出现,这是北京城的分布。

特别值得一说的就是北京的外城有比较多的斜街。这是因为当年在元大都修建的时候,它的西南面有京中都存在,两个城之间不断有人往来交通,于是就走出了很多捷径,都是斜向的,后来在这些斜路的边上面再修建房屋,就把它变成一种固定的胡同保存了下来。它也反映出了城市发展和变迁中所呈现出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