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解析及专题训练3——归纳文章主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0:11: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文档

考点三 归纳文章主旨 【考点解读】 所谓文章主旨,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某种情感以及表达的某种思想、观点与态度,将主旨传达给读者是作者写文章的用意之一。学会归纳记叙文的文章主旨,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关键句子的内涵。

【考查形式】

典式: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变式:

1.找出本文的主旨句。 2.本文抒发了什么感情?

3.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在结尾的横线上写出一句话,使之能画龙点睛。 4.概括本文的中心。

5.×××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6.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方法指导】

归纳文章的主旨,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些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有的标题直接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的作用;有的文章则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句、抒情句入手。有的文章中的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4.从分析人物、事件或概括段意入手。有些文章的主旨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需作综合归纳才能明确。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题格式: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归纳文章主旨专题训练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旷野与城市

毕淑敏

①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我所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②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③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血缘的兄长。 ....④唯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⑤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已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⑥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人们用最先进的通信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⑦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姓名,飓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⑧我以为这凄壮的一幕,具有几分城市和旷野的象征。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是文明的痕迹,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披甲执兵,无坚不摧。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

⑨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流光溢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的接受着。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玛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

⑩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但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要知道,人类永远不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用简练的浯言概括本文的主题(不超过50字)。 2.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对第③段加点词语的理解。

3.第⑦段作者引用登山报道的事例,有何用意?请做简要分析。 4.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

1.告诉人们城市不能战胜旷野,在建造城市时,保护好旷野。恰当处理好建造城市和保护旷野的关系。

2.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乡村就没有城市。

3.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拥有先进的通信手段的勇敢者象征“城市”;遭遇的暴风雪,象征“旷野”。作者引用这一事例,用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城市不能战胜旷野。

4.①生动、形象。例如: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熠熠闪光。②句式整齐。例如: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已的。例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景象。

归纳文章主旨专题训练2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碗入梦

林清玄

①妻子从网上买了一箱大闸蟹,送到家里,每一只都是活蹦乱跳的。从阳澄湖到台北,路远时长,竟能保持螃蟹的生命,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②吃大闸蟹时,儿子忽然发问:“老师说,以前台湾人不吃大闸蟹,这几年开放才开始吃,是真的吗?”“如果说是阳澄湖或太湖的大闸蟹,以前是吃不到,如果是吃毛蟹,爸爸从小就是吃毛蟹的,大闸蟹就是毛蟹的一种啊。”我说。

③我的童年时代,爸爸在六龟新威租了一块林地,搭了一间砖房,在森林里开山,我们常陪爸爸到山上住,有时住上整个夏天。山上食物欠缺,为了补充营养,我们什么都吃:天上飞的鸟雀、蝗虫、蚂蚱;地上能跑的竹鸡、锦蛇、兔子;河里游的小虾、小鱼、毛蟹、河蚌……

④天空和陆地上的不容易捕捉,河溪里的容易捉到,我们做一些简单的陷阱,竹子上绑着小虫,插在田边、河边,第二天就可以搂。捉毛蟹则是最有趣的,从下游往上游溯溪,沿路扳开石头,缝隙里就躲着毛蟹,运气好的时候,扳开一块石头,就能捉到五六只。毛蟹盛产之时,个头肥大,我们七八个兄弟忙一个下午,就可以提到整桶的毛蟹,隔两天再去,又是一桶,几乎捕之不绝。

⑤晚上,爸爸把我们捕来的毛蟹、小鱼、小虾清洗过后,烧一鼎猪油,全都丢下去油炸,炸到酥脆,蘸一点胡椒和盐,一道大菜就这样完成了。当时山上还没有电灯,就着昏黄跳动的油灯,那一大碗的河鲜跳动着颜色的美,金黄的鱼、淡红的小虾、深红的毛蟹,挑逗着我们的味蕾。

⑥“开动!”爸爸一下指令,我们就大吃起来,咔咔嚓嚓,整只整只地吃进肚子里,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吃螃蟹和吃鱼虾一样,都是不吐骨头的,不!是不吐壳的。

⑦那是令人吮指回味的终极美味,我离开山林之后,就没有再吃过了。就好像爸爸亲手采的草耳(雷公菜)、鸡肉丝菇,还有他亲手用西瓜做的凉菜,都再也吃不到了。

⑧“这就是我们以前吃毛蟹的方式,和吃大闸蟹是很不同的。”我对孩子说。 ⑨孩子睡了,我坐在书房,仔细地怀想父亲在开山时的样子,想到我十四岁就离开家乡。当时忙于追寻,很少思念父母。过了六十,时不时就会想起爸爸、妈妈,爸妈常入我梦来。

⑩想起那一大碗毛蟹,如真似梦,依稀在眼前,那美丽的颜色,一层一层晕染了我的少年时光,在贫穷里也有华丽的光。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中心。

2.本文以“一碗入梦”为题有哪些作用?

3.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中“挑逗”一词的表达效果。 4.请概述本文的行文思路,并简析其效果。

参考答案:

1.本文通过叙写童年时在山里捉毛蟹、吃毛蟹的往事,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父母深深的思念之情。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