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46: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xxx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三年制(高职专科)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

( 课程代码:N0. __)

系(部)名称: xxx学院(系) 教 研 室(组): xx教研室 专 业 名 称: 专 业 类 别: 大 纲 主 编:

- 1 -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两大部分。“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测量技术”属计量学范畴。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清楚关于互换性、公差、精密测量及其误差处理等方面的术语及定义; 2、了解相关公差标准的内容及特点、标注代号; 3、熟悉典型几何量的精密测量方法及量器具使用;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公差配合的含义 [教学内容]

1、 运动链设计,强度链设计,精度链设计; 2、 公差配合,互换性的含义,互换性的分类;

3、 互换性的意义,标准化的含义,标准化的分类,优先数,优先数系,几何量的测量,课程性

质、目标与任务。

[目的要求] 掌握公差配合的概念、互换性的含义、标准化及优先数系。 [重点难点]

重点:互换性的含义;互换性的分类;标准化的含义;优先数与优先数系。 难点:优先数与优先数系及其用途。 [课时分配] 1学时

第一章 公差配合与测量 [教学内容]

1、 正确理解术语及其定义,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会查阅有关的数值表,计算极限尺寸(或偏差)、间隙、过盈,确定配合种类。 [目的要求]

1、 有关孔和轴、尺寸、公差、偏差、配合的定义;

2、 配合制;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公差带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3、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应用。

- 2 -

[重点难点]

标准公差系列的含义及用途;基本偏差系列的含义及用途;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应用。 [课时分配] 7学时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教学内容]

1、测量技术的概念,长度基准与尺寸传递,量块的精度,量块的黏合性及组合方法。

2、计量器具的分类,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测量方法的分类,利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外圆直径的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3、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孔直径的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测量方法的分类及其特点;各种常用长度、角度尺寸测量器具的测量原理及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

1、量块的黏合性及组合方法。 2、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 3、测量方法的分类。

4、利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外圆直径的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5、利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孔直径的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6、测量误差的种类和特性。 [课时分配] 3学时

第三章 光滑极限量规 [教学内容]

1、光滑极限量规的概念,光滑极限量规的分类及用途。

2、泰勒原则,工作量规公差带,验收量规公差带,校对量规公差带。 3、量规的结构,量规的技术要求,工作量规设计步骤及方法。 [目的要求]

理解量规的概念及光滑极限量规的工作原理,明确量规的应用条件、使用特点及用途分类,了解量规的设计原则。。 [重点难点] 1、泰勒原则;

2、工作量规公差带; 3、校对量规公差带;

4、工作量规设计步骤及方法。 [课时分配] 3学时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测量 [教学内容]

1、表面质量的概念,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用,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及符号相关的标注,表面结构要求在图样中的标注。

3、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目的要求]

掌握表面粗糙度基本评定参数的定义及其数值选择、图样标注;学会用常用测量仪器评定表面粗糙度。 [重点难点]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