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思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56: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宜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徐慎东 王成峰 杨尚来 周红军 来源:《湖北林业科技》2018年第04期

摘 要: 通过对森林康养发展现状及宜昌产业发展优劣势对比分析,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S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8)04-0080-05

践行绿色化、坚持绿色发展,落脚在绿色惠民,行动在加强绿色供给,目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基础和保障,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而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基础逐渐兴起的森林康养产业,无疑十分契合绿色惠民的理念。森林康养作为宜昌大康养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实现破冰启航,助力全市大康养产业发展,是摆在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为此,该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产业政策和宜昌产业发展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1 森林康养的定义

森林康养是指依托优质的森林资源,将医学和养生学有机结合,开展森林康复、疗养、休闲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是森林旅游的升级版,是把森林旅游从走马观花的旅游过度到以森林康养、休闲、养生渡假的旅游,它是人类在森林内的一种经常性的健康养生状态和行为,具养身(身体)、养心(心理)、养性(性情)、养智(智慧)、养德(品德)五养功效[1]。

森林康养产业是指借助森林资源而开展的与森林有关的相似服务业态的总称,如森林浴、休闲、度假、体验、运动、教育、保健、养生、养老、疗养和食疗(食补) 等服务业态。涉及到土地、房产、交通、医疗、保险、税收、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娱乐、卫生、养老、养生、体验等服务行业。 2 森林康养发展概况 2.1 国外起步较早

19世纪40年代德国在巴特·威利斯赫恩镇创建世界上首个森林浴场所[2], 20世纪80年代列为德国基本国策,其花费已列入国家公费医疗范围,强制公务员实行森林康养。美国国家林务局通过投入资金和制定严格标准、组建森林保健技术队伍来实施森林康养,居民收入用于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林康养约占12%,森林场所全年接待游客达20亿人次。1982年日本、韩国引进德国森林疗法,日本成为世界上森林康养效果测定方面最先进、最科学的国家,建立了世界首个森林养生基地认证体系。韩国1995年将森林解说引进到自然养生林,2008年将森林休养列为全民福祉,2010年国民会议修正了《森林文化·休养法》。 2.2 国内初步探索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及内地一些地方开始规划建立森林浴场; 2012年湖南率先由行政、企业、医院一起合作建立首个森林康养实践基地;随后,四川、浙江、广东、黑龙江和江西等省份陆续启动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2016年2月,国家林业局正式启动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试点建设工作,至此森林康养这一新兴产业正式全国兴起。 2.3 宜昌蓄势待发

近年来,宜昌市实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将文化旅游业列入六大千亿产业之一,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宜昌千亿文化旅游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等系列文件,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全市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16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 655.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2.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1%、33.68%。2018年宜昌市正式确立了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保护、生态建设推进城市转型的发展战略,打造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康养之都和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宜都市青林古镇康养旅游度假项目等7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天龙山康养旅游度假区等10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宜昌森林康养产业正蓄势待发。 3 宜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3.1 发展优势分析

(1)具有特殊区域和人文优势。

宜昌市地处鄂西,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是长江经济带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更是长江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地位在湖北,甚至全国都具重要影响作用。同时宜昌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是屈原和王昭君的故乡,历朝历代留下了底蕴深厚的人文和历史资源,宜昌市先后获得“中国最佳人居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十大养生城市”等多项称号,这此资源都将成为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源。 (2)具有便捷的交通优势。

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现代水陆空立体交通网路四通八达,三峡机场通达国内外20多个城市与地区。依托宜昌城区完善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式交通,可快速通达全国各地。同时,县、乡、村三级公路全面建成,为宜昌内外出行和旅游提供了便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

宜昌生态基础条件良好、生物与环境种类丰富,共林业用地面积141.2万hm2,森林覆盖率达65.7%,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两项指标居全省地市州前列。拥有13个森林公园,总面积约为10.61万hm2,森林覆盖率达78.7%;拥有国有林场22个,面积7.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84.7%;另外,各类保护区(小区)64个,总面积达33.8万hm2。这些地方以著名的长江三峡为轴心,不仅山峦叠嶂,植被丰富,气候宜人,空气清新,自然景色迷人,而且还有保存完好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据初步统计,全市有维管植物242科1 374属5 582种,陆生野生动物601种,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 (4)具有强力的政策支撑。

宏观政策引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色化、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段,十九大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进党章。今年4月26,习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但不搞大开发,并不是不发展,而是要正确把握生態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调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而森林康养产业无疑是链接这一新思路的最佳切合点,更是实践“两山”理论的具体体现。与此同时,国务院结合绿色发展理论先后研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多项指导性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和鼓励森林旅游和康养发展,这些宏观政策为森林康养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

行业政策支撑。为推进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国家林场局先后印发了《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关于启动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的通知》《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森林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等多个行业实施意见,这些行业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森林康养发展指明了发展路径。

地方政府扶持。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推进旅游和康养产业发展的文件,推动全市绿色产业发展。同时,市直林业部门及时制定出台了林业特色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将森林康养产业作为六大林业重点产业来推进,并成立了宜昌森林康养产业推进办公室,指导全市产业发展。各县市区政府也分别启动了乡村旅游和森林康养小镇建设规划,支持当地产业发展。

(5)具有森林旅游先发优势。

宜昌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素以三峡旅游而闻名,每年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被授予全国首批14个“中国森林养生基地”,西塞国国家森林公园获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五峰县长乐坪镇、兴山县水月寺镇高岚村被住建部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夷陵区2016年成功获批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县),入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