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18:49: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

作者:梁秀荣

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4期

摘要: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东北部的罕乌拉、巴彦浩特等苏木和镇居住着一群特殊的蒙古族,即蒙古穆斯林。他们的生产方式基本同于蒙古族,以放牧为主,但信仰伊斯兰教。本文着重从蒙古族穆斯林的由来,文化习俗及佛教文化的遗留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蒙古族穆斯林;阿拉善左旗;蒙古族;文化涵化

中图分类号:G69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53-01

蒙古族穆斯林主要居住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东北部的罕乌拉、敖伦布拉格、巴彦木仁、乌素图、宗别立、巴音浩特等苏木(即乡级行政单位)和镇,有两千多人。当地人们称他们为“蒙古回回”或“缠头回回”。现在学术界为学科规范起见,通常都认同“蒙古族穆斯林”的称谓。 一、蒙古族穆斯林的由来

蒙古族信仰伊斯兰教始于元代。受西北回族的影响,西北地区的蒙古宗王及其臣民亦部分改信伊斯兰教,阿难答就是其一。阿难答乃忽必烈之孙,安西王忙哥刺之子。《多桑蒙古史》云:“阿难答幼受一回教徒抚养,阪依回教,信之颇笃。”1280年,阿难答承袭安西王位,并称秦王。在位28年间,于其辖地积极传播伊斯兰教,颇有建树。”

蒙古族学者嘎尔迪认为:“蒙回是清康熙年间至雍正初从青海境内迁移到阿拉善地区的‘托茂人’。”也有学者撰文认为:“早在清初和罗理率部移居阿旗时,在他所率部族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萨伊润、安答加、巴拉沟德(蒙古)、维吾尔、准噶尔(蒙古)等五姓部分人被安置在阿左旗(即阿拉善左旗—引者注)东北部游牧,其后在乾隆年间又来了一批系属相同的人和(部分)甘青地带的哈萨克人、撒拉人,构成了今天阿左旗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清末至民国初年,宁夏、甘肃等地的一些回族由于各种原因迁移到阿拉善地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演变成蒙古穆斯林,由此可见,蒙回来源的多样性。但不论其族源是来自哈萨克人,维吾尔,撒拉人,托茂人及回族。这部分人相互适应并演变成了今日的蒙古穆斯林。 二、蒙古穆斯林的习俗

由于伊斯兰教信仰的缘故,蒙古族穆斯林的习俗展现了其独特的一面。虽然在语言,文字和生活方式上与当地的蒙古族相同,但在宗教与习俗上产生了极大的区别。 (一)饮食方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饮食习俗方面,蒙古族穆斯林主要以谷物,奶食、肉食为主。受伊斯兰教信仰的影响,必须由阿訇曼拉宰杀才能吃,如不会特不格尔(经文)的人或其他人宰的牛羊骆驼肉均忌讳不吃。由于上述原因,蒙古族穆斯林进非穆斯林家中一般不在人家吃饭喝茶。而且忌用猪皮制品如马具、皮鞋等。 (二)节日礼俗方面

蒙古族穆斯林同其他穆斯林一样过斋月、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被蒙古族穆斯林统称为“都巴”。仪式方面与其他民族穆斯林大体相同。同时,蒙古族穆斯林还有请阿旬到家里诵经祈福的习俗,称为“唤‘巴格塔玛目”,。蒙古穆斯林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外,也过传统节日如春节、元旦、中秋节等。与其它蒙古族一样也参加每年七八月间的“那达慕”大会,参加赛马、摔跤、射箭等活动。另外,每逢农历腊月二十三,蒙古族穆斯林也有祭火的习俗,祭火礼仪与其他蒙古族基本相似。 (三)婚丧嫁娶方面

蒙古族穆斯林若与异教蒙古人通婚,对方必须加入伊斯兰教,并遵从他们的习俗。结婚仪式一般由伊玛目或阿訇主持,同时又结合蒙古民族传统礼仪。蒙古族的传统丧葬方式有土葬、野葬和火葬。但是蒙古族穆斯林一直依伊斯兰教习俗安葬死者,严禁火葬和就地安葬。在安葬过程中和安葬后都由阿訇诵经祈祷。 (四)伦理规范方面

伊斯兰教的教导、训诫、仪轨吸引着蒙古族信教群众,宗教道德和伦理规范的神圣性也严格约束着他们,其教义、教规有规范人们言行、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这些教义、教规直接影响着穆斯林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

显而易见,蒙古穆斯林的礼俗兼有宗教和民族两方面的特征。受伊斯兰教信仰影响,他们的习俗与宗教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过宗教节日、“唤‘巴格塔玛目’”都表现出其宗教特色。另一方面,他们也较好地保留了蒙古民族的传统习俗,如那达慕,祭火等。在他们身上,伊斯兰教与蒙古族传统文化达到了和谐。

三、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中的佛教文化遗存

蒙古族穆斯林同时受喇嘛教文化和原始萨满教文化遗存的影响。祭敖包是蒙古族普遍的祭祀习俗之一。蒙古穆斯林仍然保留着这一习俗。在祭敖包时要请喇嘛念经。跪拜祈祷作为蒙古族祭敖包的一大特点。而蒙古族穆斯林一再声称自己是穆斯林,认为除向真主跪拜以外,不能跪拜任何偶像或山川。他们声称,喇嘛念经他们听不懂,也不需要去听懂。祭敖包活动全部结束,大家一起用餐。主要食物为肉丁米饭,再加几样小咸菜,而所用的肉食都是请阿訇宰后烹制的。同时,这部分蒙古族穆斯林日常生活中也渗透着用巫术治病、驱邪等原始宗教文化。这是由于历史上他们长期受蒙古上层统治,萨满教、喇嘛教及巫术等原始文化无形中渗透到了他们的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常生活中。可见,蒙古族穆斯林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同时受蒙古族传统生活的影响,二者已经在相互融合,相互适应。

结语:文化涵化指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相互接触,经过久长的时间,两者相互采借、适应,彼此发生了变化的过程和结果。这些生活在蒙古文化圈里的蒙古穆斯林吸收了异文化,并结合自身文化,形成了一道独特的的文化现象。他们的文化变迁一方面反映了文化的涵化过程,更加展现出了伊斯兰文化的深刻影响。虽然他们的民族特征逐渐消失,但是在精神层面上却保持不变。虽然他们也参加其他宗教活动(佛教),却始终承认自己是伊斯兰教徒。可见伊斯兰教在他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经历300多年的沧桑,蒙古穆斯林在文化涵化的过程中接受了其他文化,使自身得以保存并发展,成为了蒙古族中独特的一支。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民族学学院

作者简介:梁秀荣(1985— ),女,蒙古族,西北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人类学。 参考文献:

[1][瑞士]多桑著,冯承钧译.多桑蒙古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嘎尔迪.阿拉善左旗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之由来[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0,2. [3]王玉霞.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穆斯林[J].回族研究,2001,5. [4]孙秋云.文化人类学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