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四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集训第四十一课时 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3:26: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四十一课时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 朴

黄芦岸白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1.下列对这首小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夫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B.小令中的渔夫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在秋江上自在来去,与心地单纯的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的洁净美好。

C.“烟波钓叟”就是作者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夫,因为渔夫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

D.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质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的渔夫形象。

※【答案讲评】C (“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错,准确理解应是:渔夫虽然不识字,但他自在美好的生活足以让人间的万户侯羡慕。)

2.有人认为,“钓叟”是小令作者白朴用以自比的形象,这和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样的。请问:我们可以从“钓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两作者怎样的相同情怀与不同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相同情怀——远离世事(远离纷扰、远离尘嚣、不满于现实),崇尚自然(钟情自然、寄情山水)。不同情怀——白朴有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于淡泊宁静,崇尚逍遥自在生活的情怀;柳宗元虽孤寂郁愤,但却仍有着清高而孤傲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感叹唏嘘的情感。

B.刘诗首联描写氛围,日落西山,暮霭沉沉,旅人扬帆,送者星散,此时尚留在江头,江水自然流淌,即将分手的诗人与裴郎中又不禁更加动情。

C.刘诗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扣江边送别的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

D.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对猿声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王诗是写别后“忆”友,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刘诗实写送别分手时,两岸的猿声,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

※【答案讲评】B (刘诗首句描写氛围,第二句是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

2.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请对此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王诗写送友人上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之中寓有悲凉别绪。刘诗以“青山万里”与“一孤舟”的景象,既写友人被贬的遥远与途中孤寂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和送别时恋恋不舍之深情。情景结合,别有韵味。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咏 牡 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 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 C.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没有日光的夜晚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之精神。 D.“青春”指春天,“青春恰自来”是说正值春天到来,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 ※【答案讲评】C (袁诗中的“白日不到处”指的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并非晚上。) 2.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咏牡丹》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本诗把牡丹的大而无用,与枣花小却能结实、桑叶柔却能养蚕结丝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牡丹的鄙视。《苔》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它写苔花虽然小,却要学牡丹开放,表达了对不自惭形秽而努力展现自己的精神的赞美。(意思对即可)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蝶恋花·别范南伯

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②

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①刬地:依旧,还是。②南徐:今江苏镇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开篇直言“离恨”,点明词作主题。采用比喻手法,将春夜话别的无尽离愁比作绵绵春雨,化无形为有形。

B.“添得”二句承接前句,明写春雨使江水上涨东流,实写离愁绵绵不绝,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异曲同工。

C.“弱柳”一句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写弱柳留不住离舟,尽管殷勤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离开,留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D.“鸣橹”指划船摇橹发出的声响,描写了友人远行时耳听桨声,心中惆怅,因前程未卜而担忧,一个“绝”字写出朋友心事沉痛。

※【答案讲评】D (“为君愁绝听鸣橹”描写的对象是作者,而非朋友,这句话描写了作者送行时听着朋友乘坐的小船摇橹声音越来越小,心生惆怅,表达了对朋友远行前途未卜的担忧,“绝”写出的是作者的无限深情。)

2.本词下阕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下阕抒写离情运用的技巧有何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相同:都运用了虚写(想象)、借景抒情的写法来表达离恨与思念。

不同:本词设想友人回望却有乱山遮隔,从对方着笔,表面写友人思我,实则一语兼言两者,把双方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柳词则是设想别后凄清冷落的环境,以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离别后自己的孤独与对心爱之人的想念。

五、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题目。

新城道中二首

苏 轼 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其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注】①新城:杭州属县之一,在杭州西南。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新、旧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②钲:古代乐器,又名“丁宁”,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击之而鸣。③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一首联写春风吹走积雨天放晴,有领起下文描写晴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作用,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B.诗二继写道中山行。诗人在饱览山光水色之余,想到了霏霏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想到了自己为官清廉,庆幸将在这里为官。

C.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山村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诗一是由“西崦人家”其乐无比的生活引发的,诗二则是因对时政失望而向往田园。

D.两首诗以时间先后为序,描绘道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诗一主要写景,景中含情;诗二着重抒情,情中有景。

※【答案讲评】B (“想到了自己为官清廉”错,“乱山深处长官清”是指在这乱山深处还有自己的清官好友。)

2.诗一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诗一颈联描绘了一幅画面生动、色调和谐的农家春景图。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洋溢着欢快的气氛。鲜艳的桃花,矮矮的竹篱,袅娜的垂柳,清澈的小溪,有动有静,有红有绿,生机盎然。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岑 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甲羽林儿。 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注】①奉饯:饯行。②擐:穿着。③泛菊:菊花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