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3:08: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249)
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正确的说法是:①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②精神异常群体的比例较小;③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是可以转换的。
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描述正确的是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关于心理异常经过系统治疗后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 ICD-10:《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10版;CCMD-Ⅲ:《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250)
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正确的描述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 精神病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 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区别(研究对象是共同的) 分类 所属分支 着重点 变态心理学 心理学 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个体差异和环境影响 临床医学 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 精神病学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250) 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正确的描述是显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关于古代“变
态心理学”的发端,不正确的描述是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无关。
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有关;②始于公元前400年。
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①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②促使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
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基本命题中正确的是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弗洛伊德推演出的判断 弗洛伊德推演出的5个判断 5个判断 1 心理动力—力比多 2 三个发展阶段 内容 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称为力比多(libido) 力比多自出生到发展结束有3个发展阶段:①口腔欲;②肛门欲;③生殖器欲 3 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 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4 人格结构的活动原则 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5 防御机制 为防止冲突引起焦虑而具有的防止焦虑的能力(压抑或克制能力)
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的是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力比多”决定了人的心理结构。
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人格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是一种压抑或克制的能力。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第 1 页 共 18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看法有:①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个体要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②性心理发展受挫,就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发展“固著”;③ 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会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和心理异常;④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接受的刺激太多或者太少,都会使其发展受到挫折。
按照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解释,与其内涵不符的表述是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无论接受怎样的刺激,都不会导致其遭受挫折。
4.简评
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弗洛伊德,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有:①坚定地抵制宗教思想和支持人本主义思想;②用“力比多”这一生物本能,替代了上帝的意志;③人的动机和行为,是人类自身本能的需求;④将人类思想与行动的驱动权,还给了人类自己。
如果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弗洛伊德,不符合实际的说法是强化了“上帝决定人类生存动机和行为”的理念。
弗洛伊德主义诞生后,遭到了严重的抨击和打压,这种力量主要来自宗教界。
关于心理学界对弗洛伊德学说的主要批评,属实说法的是主要是对其逻辑演绎式的方法论存在质疑。 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依据,不正确的说法是以研究自我概念为主要内容(是以强迫症和癔病两种病的研究为基础的)。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演变包括:①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基本被所谓“新精神分析”理论所代替;②将关注重点从“本我”移植到“自我”;③ 将幼儿期的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演变不包括彻底抛开关于潜意识的研究。 精神分析对症状的解释遭到严格科学质疑的主要事实是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
下列说法中符合“学科理论替代”观点的是“替代”可以是革命性变化(可以是渐进的和革命性的)。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是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了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不符合巴甫洛夫对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的解释的描述是通过演绎式的方法(是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的)。 依据巴甫洛夫的理论,符合区分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判断的表述是两者的区别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或精细特征上。
符合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症和精神病原因的描述的说法是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 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技术路线,正确的说法是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过程。
关于行为主义理论整合的趋势,不正确的表述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与认知理论潮流的结合(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现代脑科学的结合)。
(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符合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的表述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
不符合人本主义理论的实质的表述是带有分析性特色的宗教性理论(目前仍然是一种哲学理念)。 不符合人本主义理论的特征的描述是吸收了以往心理学各种理论的合理内核 。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257)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257)
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①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②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③能使人类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不属于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要功能的描述是能防止人的各类躯体疾病。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257)
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方法不包括半标准化区分法。区分方法包括:①常识性;②标准化;③非标准
第 2 页 共 18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化;④心理学的区分。
一、常识性的区分
在常识性区分法中,判断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关键不包括有无明显躯体反应。 常识性的区分方法归纳为4点:
(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二、非标准化的区分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5种非标准化区分 区分角度 对心理异常的解释 1 统计学角度 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2 文化人类学角度 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 3 社会学角度 4 精神医学角度 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 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 5 人指心理学角度 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不属于以“非标准化标准”判断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主要内容的描述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将心理异常视为个性心理特征与他人不一致
三、标准化的区分(4类判别标准)
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不属于“标准化区分”法的内容的表达是伦理学标准。 1.医学标准
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符合“医学标准”的涵义的表述是将心理障碍当做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不符合“医学标准”的内涵的表述是将心理问题与统计学标准联系起来。
2.统计学标准
不符合“统计学标准”对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分析判断的描述是“心理异常”是绝对的,它是一个恒定的因子。
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反映了“统计学标准”局限性的表述是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成常态分布。
3.内省经验标准
在判断人的心理正常与否的情形下,符合“内省经验标准”涵义表述的是病人的内省经验。 自知力判断属于李心天关于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断标准的内省经验标准 正常与异常心理标准化区分的4类判别标准 类别 判别标准 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以一个人偏离统计学上常态分布平均值的程度判断是否正常 按求助者的内省经验和观察者的内省经验(有主观性)判断 能否按社会认可的方式和道德规范行事,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医学标准 2 统计学标准 3 内省经验标准 4 社会适应标准 1 4. 社会适应标准
在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时,按照“社会适应标准”的要求,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能够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不属于“社会适应标准”的内容的表述是人能按照自我认可的方式行事。
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包括:①主一客观世界统一原则;②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③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判断正常与异常、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不符合“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原则的说法是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的一致原则。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第 3 页 共 18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在临床上,可以将“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
不符合“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的描述是对“自我”概念的错误认知(双重否定题)。
“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是指:①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②“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符合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的表述是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描述是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 不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描述是人格类型与心理结构之间具有对应关系。 心理学区分正常与异常、病与非病的3原则 类别 判别原则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的协调一致性)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 2 协调性原则 3 稳定性原则 1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261) 常见异常心理的分类及症状 知/情/意分类 感觉障碍 感知障碍 知觉障碍 症状分类 ①感觉过敏;②感觉减退;③内感性不适 ①错觉;②幻觉:6种幻觉/真性假性幻觉/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 ①视物变形症;②“非真实感”;③“窥镜症 认知障碍 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 13种:思维奔逸/迟缓/贫乏/松弛或散漫/破裂/不连贯/中断/插入/云集/倒错等 思维内容障碍 ①10种妄想;②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③超价观念 ①注意减弱;②注意狭窄 ①记忆增强;②记忆减退;③遗忘(顺行/逆行/心因性);④错购;⑤虚构 ①精神发育迟滞;②痴呆(脑器质性/假性) 神经症患者自知力完整;精神病患者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 注意障碍 注意/记忆与记忆障碍 智能障碍 智能障碍 自知力障碍 情感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 ①情感迟钝;②情感淡漠;③情感倒错 障碍 脑器质损害的情感障碍 ①情感脆弱;②易激惹;③强制性哭笑;④欣快 意志增强 意志意志缺乏 行为意志减退 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运动性抑制 意志活动增多,不同的精神障碍表现不同:①躁狂状态;②被害妄想患者 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个人和居室卫生极差 意志活动减少:①抑郁状态患者;②程度较轻的意志缺乏,意志低下者 ①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②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10种抑制:木僵/违拗/腊样屈曲/缄默/被动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作态等 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 ①情感高涨;②情感低落;③焦虑;④恐怖
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症状,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
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主要包括:①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基本消失以后;②主要以社会功能的康复为主;③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是有条件的,不符合这些条件的规定表述的是必须停药以后才能进行心理咨询。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261)
一、感知障碍
关于“感知障碍”的类型,正确的说法是:①感知综合障碍;②感觉障碍;③知觉障碍。
第 4 页 共 18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关于“感知障碍”的类型,不正确的描述是躯体障碍。
(一)感觉障碍
关于“感觉障碍”的类型,正确的说法是:①感觉过敏;②内感性不适;③感觉减退(不包括“外感性过敏”)。
(二)知觉障碍(包括错觉和幻觉)
知觉障碍包括:①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②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虚幻的知觉)。
根据幻觉涉及的感受器官的不同,幻觉类型包括:①幻听、幻视;②幻嗅、幻味;③幻触;④内脏不适感。 根据幻觉体验的不同真实性,幻觉可以分为:①真性幻觉;②假性幻觉。
根据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幻觉又可以分为:①心因性幻觉;②功能性幻觉;③思维鸣响。 假性幻觉不属于特殊条件下的幻觉类型假性幻觉是幻觉体验的来源之一)。
如果一个人出现虚幻的知觉,不存在某种事物而感知到这种事物的情况,那就属于幻觉。
如果一个人出现下列情况,就不能肯定有幻觉:①歪曲的感觉,把这种事物感知成那种事物;②)歪曲的知觉,把这种事物感知成那种事物(这两种情况属于错觉)。
(三)感知综合障碍
符合“感知综合障碍”涵义的描述是:①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②感觉周围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③ 感觉自己的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
不符合“感知综合障碍”涵义的描述是感觉周围的人在监视自己。
二、思维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包括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常见的症状有13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型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符合“思维奔逸”的主要表现的是:①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②思维活动量增加;③思维联想速度加快;④表现为语量多,语速快,滔滔不绝。
“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的临床特点是:①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②给人感觉患者的回答是“答非所问”。“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两个症状的鉴别要点之一,是前者在回答问题时内容极为简单\\思维迟缓和思维贫乏的区别:①迟缓者语速慢,贫乏者语速不慢;②迟缓者苦恼,贫乏者漠然处之。
(二)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包括10种妄想)
“思维内容障碍”的类型不包括音联义联。包括妄想、强迫观念和超价观念。 “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其类型不包括病理性象征思维。
妄想的主要特点有:①对荒唐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讲道理、进行教育以及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结论;②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
按照妄想的起源分类,可以将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原发性妄想”的主要特点有:①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②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③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④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包括三症状:①突发性妄想;②妄想知觉;③妄想心境。
关于“继发性妄想”,不正确的说法是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其临床价值大于原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指:①以错觉、幻觉、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②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种妄想。
2.强迫观念 强迫性思维与强制性思维的区别(史杰) 分类 思维来源 痛苦感 是否有反强迫意向 有 没有 多见于 强迫症(神经症) 精神分裂症(精神病) 强迫性思维(强迫观念) 思维内容障碍 来源内部 为此苦恼 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 思维形式障碍 来源外部 无痛苦感 关于“强迫观念”与“强制思维”的临床意义,正确的表述是:①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②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注:教材(P268)中说:“强迫观念可以表现为??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观念(强迫第 5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