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09: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实验1 酸碱滴定与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酸碱滴定基本原理,练习基本操作;掌握准确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掌握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的使用;

2.了解用pH计法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理解;

3.学习pH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滴定分析是将一种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溶液中,直到化学反应完全为止,根据所耗标准溶液浓度和体积求得被测溶液的浓度的方法。

HAc+NaOH——NaAc+H2O

酚酞变色范围8.0-10 电离度和电离常数原理:

醋酸HAc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下列电离平衡: HAc = H+ Ac 起始时浓度(M0) C 0 0 平衡时浓度(M1) C-Cα Cα Cα

[H?][Ac?](C?)2C?2 K????[HAc]C?C?1??+

-

式中:Ka表示弱酸(如醋酸)的电离常数;C表示弱酸的起始时浓度;α表示弱酸的电离度。

在一定温度时,用pH计(酸度计)测定的一系列已知浓度的醋酸的pH值,按pH=-lg[H]

22C?C?换算成[H]=Cα,即可求得一系列对应的醋酸的电离度α和值。在一定温度下,值1??1??+

+

C?2近似地为一常数,取所得的一系列 的平均值,即为该温度时HAc的电离常数Ka。

1??三、仪器和药品 l、仪器

pHS-3C 酸度计;酸式滴定管2支;小烧杯(100mL 14只);铁架台和滴定管夹;温度计;锥形瓶(250mL 2只);吸耳球和碱式滴定管;移液管(25mL)

2、药品

HAc 0.1mol/l;标准氢氧化钠NaOH(0.lmol/ L已经标定的);酚酞(0.5%) 四、实验内容步骤

l、醋酸溶液浓度的标定

用移液管精确量取2份25.00mL,0.lmol/LHAc溶液,分别注入两只250mL锥形瓶中,各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分别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醋酸溶液呈浅红色经摇荡后半分钟不消失为止。分别记下滴定前和滴定终点时滴定管中NaOH液面的读数,计算出所用的NaOH的溶液体积,从而求得醋酸溶液的精确浓度。

2、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的配制和pH值的测定

在4只干燥的100mL烧杯中,用酸式滴定管分别加入已标定的醋酸溶液48.00ml,24.00mL,12.00mL,6.00mL,接近所要刻度时应一滴一滴的加入。再从另一盛有去离子水的滴定管(酸式和碱式均可),往后面3只烧杯中分别加入24.00mL、36.00mL、42.00mL去离子水(使各溶液的体积均为48.00mL),并混合均匀。计算各份HAc溶液的精确浓度。 用pH计分别测定上述各种浓度的醋酸溶液(由稀到浓)的pH值。记录各份溶液的pH值及实验时的室温,然后计算各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度以及电离常数。

酸度计(也称pH计)是用来测定溶液pH值的仪器。实验室目前使用的酸度计有pHS--3型等。各种型号结构虽有不同,但基本原理相同。 五、酸度计的操作步骤(略)

实验2 气体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一种测定气体常数的方法及其操作。 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分压定律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V=nRT中,气体常数 的数值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本 R?实验通过金属锌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来测定R的数值。其反应为:

Zn+2HC1=ZnC12+H2

如果称取一定质量锌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可以测出反应所放出的氢气的体积。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力可以分别由温度计和气压计测得。氢的摩尔数可以通过反应中的锌的质量来求得。由于氢是在水面上收集的,氢中还混有水汽。在实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P(H2O),可在附录中查出。根据分压定律,氢的分压可由下式求得:

P=P(H2)+P(H2O) P(H2)=P-P(H2O)

将以上所得各项数据代入 式中,即可算出R值。 R?三、仪器、药品及材料

仪器:分析天平、测定气体常数的装置(如图) 药品和材料::HCl(3mol/L)、锌片。 四、实验内容

1.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出锌片的质量(在0.03-0.06g范围内)。

2.按图1所示把仪器装好。取下试管,移动水平管,使量气管中的水面略低于刻度零,然后把水平管固定。

3.在试管中用滴管加入3ml 3mol/L HCl,注意不要使盐酸沾湿试管壁。将己称重的锌片沾少许水,贴在试管内壁上而不与盐酸接触。最后把这试管固定,塞紧橡皮塞。

4.检查仪器是否漏气,方法如下:将水平管向下(或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使水平管中的水面略低(或略高)于量气管中的水面。固定水平管后,量气管中的水面如果不断下降(或上升),表示装置漏气。应检查连接处,看一看是否接好(主要是橡皮塞没有塞紧)。按上法检验直至不漏气为止。

PVnTPV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