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导师风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18:59: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证字H20050328、H20050329;国药准字H20050459)以及西布曲明片剂(西药二类)新药证书(国药证字H20030654;国药准字H20030816)等。承担教学工作,主讲课程:高等有机化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药物化学(本科生课程)等。 联系方式:E-mail: cpuxianghua@sina.com Tel:025-83271096(0)

姚其正,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有机合成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获该校硕士学位。在南京理工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0多年,研究领域:氮杂环化学和含能材料等。

1992年10月至1997年8月在德国康斯坦茨大学(Universsity of Konstanz)化学系工作与学习,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核酸化学,药物化学,氮杂环化学;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回国后,于1997年10月来中国药科大学工作,从事药物化学专业方向上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蝶啶、嘌呤、嘧啶类和核苷类抗病毒、抗肿瘤药物以及NOS(一氧化氮合酶)调节剂(即NO供体和NOS抑制剂)合成与应用研究;核酸化学;氮杂环化学等。合成出1000多个全新化合物,研究发现一批分别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结核、抗痛风等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正在临床研究的I类新药1个,完成临床前研究的候选新药1个。

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部级项目一项和多个横向科研课题,在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两项;参与主持新型含能材料研制项目两项。近10年,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20多篇;出版英文专著一本(《Protection and New Reactions in Pteridine Chemistry》国外发行),中文专著两本(《核苷化学合成》等);参编教材与参考书10本,主编校内教材1本;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5项(第一发明人,药学),获发明专利授权证书10本;申请国际PCT专利1项,以及国防发明专利4项。

主讲本科生《药物合成反应》,药学理科基地班《药物合成原理》等课程,2003年“药物合成原理”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主讲研究生课程《核酸化学》。

参加部、省教学改革项目多项,获部、省级奖。

中国化学化工协会会员,中国药学会会员,留欧化学化工协会会员;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温州医学院客座教授。

电子邮箱:qz_yao@yahoo.com.cn qzh.yao@gmail.com

基本信息: 陈国华,男,1963.5.10,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硕士生导师;招生专业:100701药物化学、100720 制药工程;学职务职称:副研

究员;最高学历:博士,毕业时间:1991.6;指导博士生总数1人,指导硕士生总数46人,目前指导硕士生人数17人,无兼职。

个人简介:

陈国华,男,1963年生,福建莆田人。博士,副研究员。

1983年毕业于南京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前身)化学制药专业。1983年-1985年在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进修,1985-1991年在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的药物化学家廖清江教授,1991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被评为副研究员。1998年被评为硕士生导师, 曾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科技先进集体称号、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的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近年来培养了硕士生数近50名。

陈国华老师长期工作在科研第一线,从事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并注重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尽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多项,近年来开发了20个3.1类新药,部分品种已获国家批准上市。为了寻找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设计合成了大量的新化合物,已经筛选到广生地平与cgh-112两个活性较好的新化合物, 其中广生地平的体外活性比左旋苯磺酸氨氯地平强10倍,正在进行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在核心期刊、SCI发表的研究论文40多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4项、世界专利1项,已有2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授权。

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主要从事抗病毒药物、抗肿瘤药物以及心脑血管药物的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

近年主持项目:

1. 国家科委项目“异三尖杉酯碱类似物的合成研究” 2. 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一类新药哺乳期避孕药ST-1435及衍生物的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

3. 国家七五攻关项目“抗早孕药米非司酮的合成研究”、

4. 国家八五攻关项目“β-受体阻断剂羟氢萘心胺的合成研究”、 5. 江苏省科委攻关项目“孕酮受体拮抗剂ZK98299及类似物的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

6. 抗哮喘药塞曲司特的合成研究 7. 抗糖尿病药那格列奈的合成研究 8. 抗高血压创新药广生地平的合成研究 联系电话:025-83241246 13851509586 电子邮件:cgh63@163.com

通讯地址:南京市童家巷24号中国药科大学计生中心中心173信箱,邮编:210009 王进欣 女 1971年出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学位,药物化学博士后,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 2008年江苏省

新长征突击手。

主要研究方向:以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为先导的新药基础研究和手性药物合成研究。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藤黄酸的化学生物学研究,在以藤黄酸为先导化合物的抗肿瘤新型药物、构效关系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方面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 近年主持科研项目:

1、2004年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B类资助。 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BK2006149)。 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资助(106094)。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30873157)。 5、中国药科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 6、先声药业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发表文章情况:

近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SCI、SCI-E以及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公开专利3项。

热情欢迎有志于药物化学研究,同时具有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和踏实勤勉的科研作风的考生报考!

联系方式:Email:jinxinwangcpu@gmail.com

孙丽萍,女,1965年10月出生,博士,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教授。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1991年在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4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 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化学生物学和组合化学,2006年1月至2006年8月香港科技大学做助理研究员,2006年底至今在中国药科大学任教。

研究方向:

药物化学及组合化学,研究内容包括生物活性小分子的设计与合成,侧重于抗肿瘤蛋白酶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及化学生物学研究;以及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的合成方法学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

1. 几种含氮杂环的固相组合合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20742003) 2. 新型基于多靶点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抑制剂的设计、组合合成和

生物活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2181)

张 灿:女,生于1965.5。教授,药物化学与药剂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2006)。2007年度获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2002年度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6.7-至今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研究中心工作。2006.9-2006.10 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教授;2002.3-2002.6 日本富山医药科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1.1-2003.12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化学和物理专业博士;1996.9-2000.7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硕士;1982.9-1986.7 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合成材料专业学士。

长期从事新型药用高分子材料和创新药物的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863课题“天然可生物降解药用载体材料O-磺酸基-N-辛基壳聚糖的研制”(2004AA2Z3232)、科技部国际交流重点项目“O-磺酸基-N-辛基壳聚糖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技术平台的研究” (2005DFA30350)、教育部重点项目“壳聚糖-磷脂聚合物类脂质微粒载体的研究”(107062)、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抗肿瘤药物纳米载体—壳聚糖衍生物胶束的载药性及靶向性研究”(BK2001077)、“仿生型药用材料磷脂聚合物类脂质体微粒的研究”(BK2006154)、江苏省高新技术 “天然聚合物的改性及作为药用载体的研究”(BG2002020)、江苏省经贸委课题“可生物降解的药用纳米载体材料的研究”和江苏省创新基金“一类新辅料O-磺酸基-N-辛基壳聚糖及其紫杉醇胶束新制剂的研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梳形高分子材料用作pH 敏感及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30772662)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肿瘤多细胞穿透递药的仿生病毒纳米载体系统” (BK2009304)、新世纪人才基金( NCET-06-0499)。

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32篇SCI收录), 拥有专利11项(其中9项已授权)。 研究方向:

药物化学:心脑血管药物与高分子前药 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与靶向制剂

联系方式:

025-83271171, 025-86185355(Lab/Fax)

zhangcan@cpu.edu.cn

孙宏斌,男,1966年12月出生。药物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药学

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科大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入选教育部“2005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和江苏省2004年度“六大人才高峰”(A类)计划,获“第九届中国药学会-SERVIER青年药物化学奖”。担任“Recent Patents on Anti-Cancer Drug Discovery” (SCI国际期刊,IF 1.796)、“Drug Discoveries & Therapeutics” (国际期刊)、“中国药物化学杂志”和“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委。是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Organic Letters,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 Tetrahedron 和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等杂志审稿人。

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中国药科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并于1992年和1995年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1997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1998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2001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从事访问学者研究;2001-2003年在美国加州Metabolex公司任新药研发科学家。2003年8月回国任中国药科大学教授。2005年任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10月任法国Cachan高等师范学院Visiting Professor.

作为主要人员参与研制了I类抗糖尿病新药MBX-2044(进入II期临床)。

在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Organic Letters,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Tetrahedron, Tetrahedron Letters 和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35篇被SCI收录),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6项,并参编著作3部。

自2003年回国以来,已培养毕业博士生6人(其中1人获2009年度中国药学会-SERVIER青年药物化学奖),毕业硕士生4人。承担博士生课程《药物立体化学》、硕士生课程《药物化学选论》和本科生课程《药物设计》的教学工作。

主要研究兴趣

1. 药物化学:抗糖尿病药物、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和抗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研究。 2. 合成有机化学:活性天然产物全合成、复杂药物分子合成新技术和杂环化学

等。

3. 化学生物学:运用光敏感小分子探针进行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运用PET-CT

探针对肿瘤和胰岛?-细胞进行影像示踪和靶向定位研究。 联系方式

Tel:025-83271160 (o);Email:hbsun2000@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