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5:46: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六节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课题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饲料中钙的测定 授课方式 实验课 学时 3学时 知识目标 学会测定饲料中粗灰分的含量方法 在本实验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熟练进行相关实验操作,结果符合要求 饲料中粗灰分测定的原理、方法与步骤 测定饲料中粗灰分含量的操作步骤 分组试验法 听(教师讲解示范) 看(教师演示) 想(动脑思考) 做(动手操作) 实验所需器材、原料等教学设备 学法指导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实验准备 1.实验材料及药品由实验教师准备。 2.教师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本实验的操作方法。 3.提前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 二、导入新课 粗灰分是饲料中的无机盐类,在测定饲料中粗灰分时,如果含量很高则说明该饲料是矿物质饲料或饲料中混入了泥沙,因此测定饲料粗灰分是评价饲料质量的指标之一。 三、新授知识 投影展示实验课题——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同时展示实验目的、适用范围、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教师讲解演示实验步骤,明确注意事项。 测定步骤: 1.编号 2.灼烧称重→再重复灼烧→称重→恒质。 3.称取试料 4.炭化样品中的有机物质 5.待样品炭化至无烟→灼烧→直至样品全部呈白色 6.灼烧完毕称坩埚和灰分质量。 7.再同样灼烧1h,冷却,称重,直至两次称重之差小于0.001g为恒质。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① 试样称重准确至0.000 1 g,两次恒重之差应小于0.000 5 g。 ②取坩埚时许须用坩埚嵌,坩埚加高温后坩埚钳需烧热后才能夹取。 ③取样2—5g主要看样本粗灰分含量的高低,一般谷类,油料,豆类等做粗灰分测定时,取样量可取最限或更高一点,植物的叶和饲草中因粗灰分含量比种子高得多,故取样量可取下限,在测草本样品时,粉碎中易产生大小不一的颗粒,应注意研磨和过筛。 ④一般情况下,饲料样本约灼烧2小时,已足以充分炭化,难以灰化和样本数量较多时,应酌情增加灼烧时间1-2小时。 ⑤用电炉碳化时应小心控制温度,以防碳化过快,试样飞溅。特别是含油或糖分高的饲料或液体饲料,可加一定量滤纸盖住,防止泡沫溢出。 学生实验 要求学生完全自己动手,教师给与必要的指导,试验中4人一组,按他们的方案操作,记录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试验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操作,及时校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认真解答。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方式,进行有关实验原理和操作技术方面的讨论,及试验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总结分析。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标记要用氯化铁溶液?(因为铁元素加热后呈红色) 2.灼烧后的粗灰分应呈灰白色无碳粒,若4 h以上还未灰化完全怎么办?(可取出,冷却后加几滴硝酸或过氧化氢,在电炉上干燥后再灰化。) 3.在电炉中灼烧温度为550℃再高了好不好?为什么?(灼烧温度不得超过600℃,否则部分Cl-,K+,Na+,生成易挥发物质而挥发,温度过高还会使磷酸盐熔融凝结为固型物将碳粒包埋,使其中所包含之碳粒不易炭化,此外,温度过高时Cl-,Na+,K+等也能挥发,致使测定结果误差加大。)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参考资料 教学反思与建议 通总结本堂实验课内容,特别指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实验过程和步骤,完成好实验报告。 丘以亮《畜禽营养与饲料》(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杨胜.《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通过教师的讲解、指导和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加上本实验操作简单,学生能掌握粗灰分的测定的方法和步骤,再加上讨论总结,对操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和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