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7:18: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唯一的听众 姓名 年级学科 六年级,语文 工作单位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人树立起自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这是第三组单元主题的一个生动的注脚——“人”字就是要相互支撑,人间处处有真情。 全文围绕“我”的心理和行动的变化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①家中练琴遭冷遇。②林中练琴遇伯乐。③舞台奏琴生感慨。文中“唯一的听众”也是笔墨颇具匠心之处,了了数句,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呵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令人震撼,老教授的平易近人跃然纸上。 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无论对林中环境描写,还是对人物的心理、行动、语文的刻画,都能深深地打动每一位读者,在心湖泛起层层感动的涟漪。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体会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1.学生刚刚进入六年级学习不久,语文能力的大体底子还基本处于五年级下学期的水平,应当客观理性地把握处理教材的分寸。不宜拔苗助长,让学生望语文而却步,产生畏难情绪,影响持续发展。 2.经历了二个单元组近10篇课文的学习,多数学生应当已经逐步适应了教材和六年级的学习深度与广度,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3.本课处于第三组的中间,学生对本组的人文主题有了比较真切地感受,本文只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再次诠释“人间真情”,再一次让学生小小的心灵受到洗濯和震撼,让爱的清泉流淌得更加欢畅。进一步感受写人文章的写法,从而提高表达水平,也不是零起点。因此要切实还学生学习主人的权利。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 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教师:同学们,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关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真情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篇令人心动的课文。请同学们翻到47页,我们先听一听课文的主人公,在文章的开头向我们诉说了什么。 【幻灯出示第一自然段】(请一生读) 教师: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我从“锯床腿”这个词中读懂了作者拉的琴非常难听。 学生:我从“音乐白痴”这个词中体会到作者很不会拉琴。 教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能抓关键词来体会。我们再听一听作者在文章结尾写什么。 【幻灯出示最后一自然段】(请一生读)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开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现在,拉小提琴成了作者无法割舍的爱好。 教师:“无法割舍”什么意思?让你无法割舍的是什么? 学生:“无法割舍”的意思是“无法放弃,无法忘掉”。 让我无法割舍的是亲情。 教师:说得好!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之前,作者拉琴很生疏,后来他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 学生:作者一开始被称为“音乐白痴”,后来,他成为能在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前演奏的小提琴手。【板书“音乐白痴 小提琴手”】 教师:这样一个被称为音乐白痴的人怎么可能称为小提琴手呢?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知道吗? 学生: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帮助了他。 教师:这位耳聋的老人其实就是——音乐学教授。老人是用什么帮助“我”的呢? 学生:用语言和眼神。 教师:也就是说是老人用诗一般的语言和平静的眼神帮助了我。【板书“诗一般的语言、平静的眼神”】 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老人诗一般的语言,用心去体会老人平静的眼神。 二、 品读老人诗一般的语言 (一) 整体品读老人诗一般的语言 老师:我们先品读老人诗一般的语言。【幻灯出示自读要求】认真默读课文2-8自然段,找出老人说的话,用“~~~~”划出,再想想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相关的句子用“——”划出。 (学生找句子) 教师:老师也找了这些句子,看看你找的和老师找的一样不一样。【幻灯出示句子】请一位女生读老人说的话,一位男生读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的相关的句子。 (一女生一男生合作读) 教师:聆听了老人的话语,你觉得老人的话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