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毛概思考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9:07: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答:(1)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 成的时代背景。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3)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4)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人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答: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如何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艰辛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

度的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一方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方面又完全是中国的,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支柱,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第二章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答: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①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③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

强支柱;

④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民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答:(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毛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践的开始。毛从理论上分析认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最基本原因;良好的群众基础、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主客观条件。

(3)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武装斗争的战略基地;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4)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在内部没有民主,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

没有和平斗争的条件,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第二,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而中国革命的敌人又占据中心城市,革命只能在农村发动集聚力量,最后夺取政权。 (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有重要意义:

第一,在实践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被证明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 第二,在理论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第三,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究其本质仍然属于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推翻的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仍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也没有废除,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

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其实质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答: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