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毛概思考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5 0:43: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工行业垄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弓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为武器装备自主发展、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提升军队体制创新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使国防和军队改革与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相协调,与世界军事变革的进程相一致,与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相适应,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

第十三章

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答: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

一、时代主题明朗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依托。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标志着时代主题以“战争与革命”为特征。二战之后,时代主题逐渐转向“和平与发展”。 二、世界格局多极化:当今承认多极化并主张建立多极世界的国家日渐增多。人们的基本共识是:国际关系具有建设性的多极化进程,有助于建立一个平衡、稳定、民主、不对抗的新秩序,这一趋势客观上符合所有国家的根本利益。

三、经济趋于全球化:全球化是在市场化和信息化条件下,伴随经济一体化和经济自由化应运而生的。发达国家对经济政策进行改革性调整,技术创新速度加快;发展中国家普遍改变发展战略,实行开放政策,两者都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然而经济全球化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也将使各国的经济安全面临风险和挑战。

四、安全环境复杂化:当今世界存在两大祸根,从全球性范围讲,是指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从地区性范围讲,是指国际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

如何推动建立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答:在国际关系中,相互尊重是政治前提,公平正义是法治准则,合作共赢是理想结局。我们一向主张,国与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不能有所谓宗主国和附庸国、核心国和边缘国的区别。在国际事务中,要倡导多边主义、民主协商,遵循以联合国宪章和宗旨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国际和地区事务大家商量着办,矛盾分歧通过直接当事方和平谈判来解决,以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为判断标准,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动辄使用经济制裁或以经济制裁相威胁。要破除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建立做大蛋糕、合作共赢的新思维。

当今世界,人类的相互依存前所未有地紧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共同挑战都必须通力合作来应对。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切断同其他国家的联系而正常运转和生存,也没有哪股力量能够独力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相互尊重是大势所趋,公平正义是人间正道,合作共赢是必走之路。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主张,符合当今时代潮流,扣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心弦,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自然延伸,也是中国长期以来所坚持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政策宗旨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九大同时强调,“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主张共同构成我国对当今世界的总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是基本途径。没有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空中楼阁;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目的就是要实现人类共同体的美好未来。我们要胸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做起,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答: 人类命运共同体即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由2012年秋天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第十四章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制度的最大优势? 答:一、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来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三、从践行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来看,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四、从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五、从中国共产党自身特质看,中国共产党有资格有能力担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历史重任

如何理解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答:96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敢于克服任何艰险,甘于付出任何牺牲,勇于修正任何错误,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战胜的敌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如何理解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答: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第一,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无产阶级执政党必须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最高领导权,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

第二,这是对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确立把“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坚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毛泽东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他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和民众团体。”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再次明确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这就保证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工业、科技、教育成就。

第三,这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事业是统一的。党领导的事业越是伟大,就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就越要把党锻造为合格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