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混凝土工试题带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9 3:40: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国家职业资格考试

中级混凝土工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将引起大小和形状的改变。 ( ) 2.所有的力都是有方向的。

( )

3.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和形状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4.快硬水泥从出厂时算起,在一个月后使用,须重新检验是否符合标准。

门窗洞或工艺洞口模板挤偏。 法。

7.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一般项目的质量。 间相差不超过2h。

10.框架结构的主要承重体系由柱及墙组成。 酸性能较好。

12.通常可以用一段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刚性基础。

14.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对建筑物无太大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5.墙体上开有门窗洞或工艺洞口时,应从两侧同时对称投料,以防将6.柱混凝土振捣时,应注意插入深度,掌握好“快插慢拔”的振捣方

8.水塔筒壁混凝土浇筑,如遇洞口处,应由正上方下料,两侧浇筑时9.水箱壁混凝土浇筑时,不得在管道穿过池壁处停工或接头。

11.一般说来,当骨料中二氧化硅含量较低、氧化钙含量较高时,其耐

13.在条形基础中,一般砖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都属于

15.墙体混凝土浇筑,应遵循先边角,后中部;先外墙,后隔墙的 顺序。

16.力的作用点就是力对物体作用的位置。 情况。 直。

20.力的方向通常只指力的指向而不包含力的方位。 同一直线,并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蚀,而且还可以作为绑架钢筋的工作面。

24.桥墩是桥梁的约束。

25.柱的养护宜采用常温浇水养护。 土配合比的用水量。

27.房屋建筑中的挑梁,它的约束属于可动铰支座。 28.固定铰支座属于铰链支座。 同方向下料,以防模板变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22.垫层的目的是保证基础钢筋和地基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以免钢筋锈23.力的合成是遵循矢量加法的原则,所以可以用代数相加法计算。

17.一排柱浇筑时,应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行进,并随时检查柱模变形18.柱和梁的施工缝应垂直于构件长边,板和墙的施工缝应与其表面垂19.钢筋混凝土烟囱每浇筑2.5m高,应取试块一组进行强度复核。

26.灌注断面尺寸狭小且高的柱时,浇筑至一定高度后应适量增加混凝

29.水箱壁混凝土浇筑下料要均匀,最好由水箱壁上的两个对称点同时、30.在采取一定措施后,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也可以泵送。( ) 31.泵送混凝土中,粒径在0.315mm以下的细骨料所占比例较少时,可掺加粉煤灰加以弥补。

32.采用串筒下料时,柱混凝土的灌注高度可不受限制。

( ) ( ) ( )

33.正截面破坏主要是由弯矩作用而引起的,破坏截面与梁的纵轴垂直。

34.墙体混凝土宜在常温下采用喷水养护。

35.柱子施工缝宜留在基础顶面或楼板面、梁的下面。 36.刚性防水层的振捣一般采用插入式振捣棒。

38.水箱壁混凝土可以留施工缝。

( ) ( ) ( ) ( ) ( )

37.由剪力和弯矩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其破坏截面是倾斜的。

39.对于厚度为400mm的预制屋架杆件可一次浇筑全厚度。 ( ) 40.毛石混凝土基础中,毛石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300mm,也不得大于每台阶宽度或高度的1/3。 铰接。

42.由梁、柱组成的承重体系的结构称为框。 43.混凝土配合比常采用体积比。

( ) ( ) ( ) ( )

41.排架结构由屋盖结构、柱及基础等组成,其中屋架与柱的连接做成

44.在灌注墙、薄墙等狭深结构时,为避免混凝土灌筑到一定高度后由于浆水积聚过多而可能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匀现象,宜在灌注到一定高度时,适量减少混凝土配合比用量。

3

( ) ( ) ( ) ( ) ( ) ( ) ( ) ( ) ( )

4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单位用水量是用1m混凝土需要使用拌和用水的质量来表示。 所占体积。 量取大值。

48.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宜采用泵送。

凝土可由柱模顶直接倒入。 证墙体模板的稳定。

52.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梁板混凝土都必须同时浇筑。

46.混凝土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是以实体积计算扣除钢筋、铁件和螺栓47.确定单位用水量时,在达到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尽

49.刚性屋面的泛水要与防水混凝土板块同时浇捣,不留施工缝。 50.当柱高不超过3.5m、断面大于400mm×400mm且无交叉箍筋时,混51.墙体混凝土浇筑要遵循先边角后中部,先内墙后外墙的原则,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