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18:24: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何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成了我们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两者看似一对矛盾,实质上相辅相成,只有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平衡,才能较好地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应该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教学艺术。下面谈谈我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寻求“预设”与“生成”的平衡。 一、精心“预设”

1、准确把握教材。教材是“大纲”或“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因此我们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这样的预设既不违背教材的理念,也能够很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例如:我在进行《商不变的规律》教学时,教材首先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一组把100÷20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的算式,我引导学生“先按要求算一算、填一填,再比较算出的结果”,初步发现这些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都变化了,但商没有变化。接着,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比较表中的算式,讨论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商有没有变化,并在讨论和交流中发现: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也不变。进而提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商不变”的猜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商有没有变化,”以此验证提出的猜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首先发现自己任意举出的例子都是符合猜想的。然后又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发现大家任意举出的例子也都是符合猜想的。这时得出的结论自然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2、“生成”留白。传统的预设中,我们教师为了追求课的“完美”,甚至会设计好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并且在上课过程中决不容许“节外生枝”。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很少用心、耐心地倾听学生真实的想法,而是一味地把学生的回答生拉硬扯到预设的答案上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教师备课时构建的是“直线型”教学方案,忽视了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因此,预设要有弹性,要适当“留白”。 二、理智“生成”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再优秀的教师也不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面对课堂上的提问,孩子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总有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预设之外的“生成”是必然的。当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师的预设,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有的预设,随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静态的预设方

案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活性的实施方案。正确地处理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不仅不会偏离教学目标,反而能为之前的预设增添光彩。要正确处理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当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时,我们应该沉着应对。当学生的回答超出自己的预设时,教师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够应对这一切,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方案。并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将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在平等的立场上给予学生指导,而不能居高临下,一棒子打死。

2、教师要对课堂生成的信息进行重组。当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就会在课堂上生成大量信息,而对于这些信息,我们又要区别对待。有一部分信息是学生的独特见解,这时教师不能打压学生的观点,要顺应学生思维走向。对于那些即兴闪现出来的火花,教师应敏锐捕捉,顺水推舟,给以适当的鼓励,以此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共同研究。还有一部分信息,是学生对于文本本身超出文学范畴的理解和认知。对于这部分信息,教师必须加以正确的指引。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生成,而忘了我们在做什么。在数学课堂上,一切的生成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其他的超出本课教学内容的生成,无论多么精彩,教师都应该用巧妙的方式将学生的视角引回到“正题”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