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7:45: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是**开发区攻坚克难、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采取新举措、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时期。 (一)明确发展思路,谋划发展举措。
(1)突出工业核心地位。一是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的定位,即以工业为主,集商贸、物流、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开发区;二是培育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同类聚集,做大做强优势行业,最终形成产业集群;三是扶持骨干,要分规模,分类别加以引导和指导,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实现其快速健康发展,力争到2020年有20个销售收入达5亿元的,40个销售收入达1—10亿元以上的。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全力打造好开发区的硬件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和倾斜;二是加大对开发区投资公司投资力度,使之自主运行,早见成效;三是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分期完成开发区道路建设;四是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加速完善电信、有线电视、宽带等配套设施。同时要依据开发区总体规划,循序渐进地推进,到2020年底,完成开发区内已批拓区面积的全部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亿元,其中开发区投资20亿元,基本建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集工业、商贸、物流、金融、文教、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开发园区。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东向发展,主攻长三角,紧盯珠三角,关注中韩自贸区、合肥自贸区(待批)等地区,加速融入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大力实施产业招商、资源招商,全力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努力把开发区建成皖江城市带和皖西南的配套产业基地。继续坚持“走出去”战略,明确重点区域,加大宣传力度。在招商引资方式上,要做到主动出击与被动接收相结合,县内聚集与吸收外资相结合,以商招商与驻点招商相结合。
(4)做强工业主导产业。发挥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的引领作用,把握产业发展总体方向,促进产业培育壮大。优先支持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引导提升产品档次、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品牌创建。重点支持最有发展潜力的电子产业率先突破,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扩张,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支持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机械制造业加强技术集成和联合攻关,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抢占科技经济发展制高点。协调推进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协调发展,为提高经济长远竞争力夯
实基础。培育发展成长性较好、竞争力较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有效对接国内知名、科研机构、金融资本,促进创新型迅速形成产业化能力。支持拓展新的产业领域,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项目,推动项目尽快落实和开工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在5年内成功培育5家以上上市,提高开发区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水平。 (二)制定发展目标,推动园区发展。
(1)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开发区开发建设规模达平方公里以上。生产总值达计200亿元、财政收入1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亿元,引进内外资累计1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达到0家,产值5亿元以上达到20家。 (2)基础配套更加完善。每年新增开发面积1平方公里,到2020年底,完成开发区内已批拓区面积的全部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基本建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集工业、商贸、物流、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开发园区。
(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到2020年,入区注册达300家,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25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超80亿元,解决2万名劳动力就业。
(4)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积极引导同类聚集,最终形成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力争2020年底,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新型材料和现代物流业等主导产业形成规模。
(5)投资环境更加优化。开发区的投资发展环境得到全新优化,功能更加齐全、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周到,真正实现“一站式”,打响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这张名片。
(三)分析发展形势,解决制约瓶颈。
针对当前开发区存在的发展空间受限和“造血”功能缺失、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问题,充分认清开发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一步谋划开发区发展对策。 (1)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建设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鼓励有条件的设立创新实践基地。推动建立城乡统一、规范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加强开发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
(2)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坚持大项目带动、内外资兼顾,不断创新招商方法,拓宽招商区域,提高引资数量,提高招商门槛,鼓励投资规模大、投资强度大、财政贡献大的来区投资。在内容上,一要注重培育主导产业,促使同类聚集,形成产业集群;二要注重5亿元以上项目,特别是10亿元以上的高科技、高附加值大项目的引进、扶持,使其能引得来、留得下、长得壮;三要注重现有的增
资扩股。
(3)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发挥现有开发区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开发区的信贷力度,推动金融机构与开发区建立协调沟通机制。运作好信用体系建设和助保通业务,解决好融资难题。支持上市,鼓励和帮助发行股票、债券、短期融资券,通过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发挥开发区龙兴建设投资公司功能,通过市场运作筹集建设资金。
(4)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实施统一的用地价格管理和用地标准管理,对项目建设实行定性、定量用地。引进项目和建设重点向支柱产业的核心技术和优势产品集中,向现代业集中,向总部经济和研发机构集中。通过政策引导,产业转移,有计划地把早期入园的投资强度低、占用土地多、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劳动密集型转移出去,腾出空间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积极推进对工业用地实行地块招商、挂牌交易,努力提高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 (5)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及周边县市政府、园区、合作联合开发建设园区。对开发区经营性的市政配套设施项目,面向社会公开选择投资商或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