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5课《离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11:44: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酷酷酷水水水飒飒所以十二年里,仅有二至三天碰上寅年、寅月、寅日。贞:正,当的意思。孟陬:“孟”,始也,孟春;“陬”,正月;孟陬,孟春正月。在古历法上又称正月为寅月。

注释:《离骚》是屈原的自叙诗,诗中记叙了远祖的称号、父亲的表字,自然也要写上自

2、请学生朗读3、4节。

①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样形象地描绘的?

明确:诗人既有“内美”(内在美德)又有“修能”(优良的才能),可见他品性高洁、才华出众。诗人展开想像,想像自己披上江离与幽香的白芷,又联缀起秋兰作为佩饰。借香草(“江离”“辟芷”“秋兰”)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 ②诗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明确:时光如逝水,岁月不待人。诗人深感努力向前,还怕追赶不上,于是就勤奋不懈: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拔经冬不凋的草,即抓紧时间,修养自己。 ③请学生概括3、4节的内容。

明确:这两节自述早年就怀有远大的理想与美好的志趣,积极努力,勤奋不懈。 3、请学生集体朗读第5节。 ①本节内容有何深刻含义?

明确:本节四句从天时运转,春生秋杀,草木零落,年岁将尽,担心君王如不能及时建

呵呵复活复活复活 酷酷酷水水水飒飒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将年华老大,无所成就。

②“惟草木之零落,恐美人之迟暮”在行文上有何作用?

明确:起过渡作用,诗歌至此方入题。它引出了楚王不举贤能则将灭亡的道理,并开启下文,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分析诗歌的6—12节。 ①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②如何才能实现些理想?诗中是怎样阐发的? ③屈原在楚国振兴中担当了一个怎样重要的角色? ④诗人面对着的是一个怎样的现实?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①屈原的政治理想是实现圣君贤相的政治。他希望国君能像尧、舜一样“耿介”,即光明正大,“即遵道而得路”,遵循正道而得大路畅通,最终使国君能“及前王这踵武”,即赶上先王们的足迹。

②要想实现此理想,国君必须得“弃秽”“改乎此度”,即抛弃秽政,改变不合理的治国法度,也即应实行“美政”。他从“美政”的要求出发,托古喻今,在诗中一再称道尧舜等圣王(“众芳之所在”“遵道而得路”),否定桀纣等暴君(“昌被”而“窘步”)。他想通过对比来说明圣君贤相的重要,并借以说明楚无圣君贤相的危险性。屈原认为只要有德行高尚的圣王,才能君临人间:“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上天无所偏私,只有“圣哲茂行”,才能“用此下士”。这正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体现。

③屈原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楚怀王时期,他担任过左徒和三闾大夫两项官职。三闾大夫掌管五族三姓(屈、昭、景)之事,屈原在这个职位上曾努力栽培王族子弟,希望他们成为优秀人才,为国效力,当他任职左徒时,更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所以屈原很想利用这些条件来实现他的远大政治理想,既首先使楚国富强壮大起来。于是,他“导夫先路”又“忽奔走以先后”,勇于担当起振兴楚国的重任。

④诗人面对着的楚国现实是:楚王的昏庸,“党人”的 “偷乐”,“民生之多艰”,使楚国陷于“路幽昧以险隘”的危境。“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在腐朽的贵族统治集团的打击排挤下,诗人遭谗见废。正由于此,导致了诗人“美政”理想的幻灭。这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当时的楚国,不能顺应

呵呵复活复活复活 酷酷酷水水水飒飒历史洪流前进以致必然崩溃的命运。 内容梳理:

1.自叙自己的出身之高贵、生日之奇异。

2.写自己是承受上天托任而来到人间的,再次表明自己的责任。 3.表明自己注重拥有美好的才能。

4.前句表达诗人时不我待的心情,后者表达诗人好修为常、守正不移的德操。 5.本节写时日流逝,而国君来日无多。其中蕴含着诗人的焦虑感。

6.讽劝怀王任用忠贞贤能之士,以图富国强兵。末一句表现自己积极辅佐怀王的态度。 7.劝导怀王应以古代先贤为榜样。

8.讽谏怀王要遵循三后公正无私、广纳贤才之道,来求取中正之路,并用桀、纣作比来指出走捷径将寸步难行。

9.揭示结党营私的群小只顾贪图个人享乐,不能为国家前途着想,国家将会因此而倾覆,透出作者的忧虑。

10.前忧劳于怀王朝廷内外,以使怀王步趋先王之德政,后两句写自己“忠而被谤”的痛恨。

11、12:表明自己的耿耿忠心。虽知忠言直谏,必招祸患,但仍坚持自己理想,为君王着想。 全文思路

1-2节:抒写自己高贵的出身,奇异的生日,以及赐予的美名。 3-5节:写自己的品德、才能、理想。 6-12节:写君王昏庸,群邪蔽贤,壮怀难伸 (1)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高尚情操、纯洁德行、忠君爱国、嫉恶如仇、失意忧伤。

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2)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可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

呵呵复活复活复活 酷酷酷水水水飒飒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然后再用课文中的诗句来说)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诗人身

(3)《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用黄昏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

(4)“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这种移情的技法就如余光中先生在《乡愁》这首诗中所运用的,“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等就是移情的写法,“花溅泪”“鸟惊心”也是移情的写法。

诗歌中的移情入物,托物言情的方法: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驰骋沙场,杀敌报国)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隐居田园,清淡朴素,不感寂寞)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概括追忆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呵呵复活复活复活 酷酷酷水水水飒飒(唐朝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

(5)诗歌除了使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外,还使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还使用对比手法,如:古代圣明君王举用群贤“遵道而得路”,古代昏庸君王狂乱不羁“路幽昧以险隘”——告诫楚王要任人唯贤。

如今“党人”贪图个人享乐,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表达自己九死不悔,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6)《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明确:

他血统高贵,器宇不凡:(第1、2小节) 他身披花草,美丽华彩:(第3小节) 他勤勉修行,自强不息:(第4、5、6小节) 他赤胆忠心,胸怀炽烈:(第7、8、11、12)

他疾恶如仇,鄙视群小:(第9小节) 他执著理想,不惧安危:(第9小节) 六.深入讨论

(1)谈谈你对《离骚》艺术特色的理解。

①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本文中浪漫主义有两方面表现:一是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一是奇异的比兴和象征。联想和想象几乎贯穿全文,作者借助自然和社会中的一系列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如扈江离与辟芷、纫秩兰为佩表明自己的志行高洁;以朝搴栏,夕揽宿莽比喻勤勤恳恳地培养才德。比兴和象征的运用也是俯拾即是。文章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②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如诗中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句,句式整齐.情文并茂。屈原对南方民歌的吸取和发展,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对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③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呵呵复活复活复活